华灶村荷兰豆种得好卖得火

  • 发布日期:2025-05-07
  • 来源:东台日报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近年来,东台镇华灶村凭借巧思与实干,围绕放大非遗效应、打造“神仙豆”文化品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华灶村是传统农业大村,有800多户农户,耕地7000多亩。华灶荷兰豆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外出闯荡,留下父母成为“留守老人”。1997年左右,这些老人受“董永传说”中“七仙女带来神豆种”的启发,决定将“神豆”变成“金豆豆”,在责任田种上荷兰豆。然而,几年种植下来,老人们发现荷兰豆行距间的土地闲置可惜。恰逢村里引进薹菜品种,头脑灵活的老人便尝试轮作模式,在荷兰豆行间种上薹菜,豆藤架下栽种扁豆苗。如此一来,便形成了独特的“薹豆豆”上市模式。

随着农产品大量上市,如何扩大销路、增加收入成为村两委思考的问题。本地市场需求有限,收购点销售对象也仅是几十个“菜贩子”。此时,村两委想到了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和华灶流传的“神仙豆”民间故事。思路打开后,华灶村首先邀请媒体朋友对“神仙豆”传说进行深度挖掘。一批新闻稿件在《新华报业网》《中国老区建设》《盐阜大众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有效提高华灶村知名度,扩大“神仙豆”品牌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华灶村还制作《华灶村“神仙豆”的由来》图文展板、拍摄《“神仙豆”村民的致富豆》小视频,持续在蔬菜收购点、各大网络平台等扩大影响力,吸引众多外地客商纷至沓来。

华灶“神仙豆”的品牌效应,也带动周边镇村纷纷加入“薹豆豆”轮作种植队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华灶能人及时调整收购策略,在周边镇村设立近百个收购点,从业人员超百名。华灶及周边镇村的“薹豆豆”通过华灶蔬菜收购点运往浙江、上海、安徽、山东、苏锡常等省内外市场,以及脱水加工厂,还成功打入日本等国际市场。眼下,华灶5个农产品收购点日销荷兰豆60吨,可为本村及周边镇村农户增加当季收入数千万元。

实施品牌强农,也让华灶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获省规划设计部门批准,将“和美乡村”更名为“荷美华灶”。华灶村深挖“仙豆品牌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未来,华灶村品牌强农还有更多路径,如注册“仙豆”商标、申请地标性农产品,依托区位优势接轨西溪旅游景区,与文广旅局合作开辟“仙豆农耕文化旅游线路”、建设“华灶仙豆旅游驿站”等。相信在品牌文化引领下,华灶村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记者感言

华灶村巧借国家级非遗传说,打造“仙豆品牌文化”,让传统农产品重焕生机,催生强村富民亮点,其做法给人诸多启示。深挖资源,捕捉商机。民间传说、遗址典故等文化资源广泛分布于各地。能否发现并挖掘这些资源、捕捉商机,考验着农村基层负责人的能力。华灶村捕捉到“董永传说”与荷兰豆的关联,为打造“神仙豆”文化品牌筑牢根基。善用媒体,放大效应。信息时代,除传统媒体外,“主流媒体网站”“公众号”及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传播快、范围广,为品牌文化打造提供有力支撑。新农人需学习新方法、新技术,融入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平台放大品牌效应。华灶村通过多渠道宣传,让“神仙豆”品牌声名远扬。效应裂变,惠及多方。华灶“仙豆品牌文化”实践表明,品牌效应不仅能助本地百姓致富,还能拉动区域经济。周边近2000户农户加入“神豆豆”变“金豆豆”行列,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