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东台新实践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 发布日期:2025-05-01
  • 来源:东台日报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市各级工会在市委和盐城市总工会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职工思想引领,团结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用心用情做实主责主业,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劳模引领工程辐射带动、扎实推进。建立健全劳模工匠选树培育机制,全市共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6家,其中盐城市级以上有7家,研发创新成果122件。全年我市共推选1个单位获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1人获评省五一劳动奖章、2个班组获评省工人先锋号。“五一”前夕,召开全市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通过多种载体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全年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活动8场次。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全年共举办市级竞赛6场次。组队参加盐城市第二届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我市选手获得第一名好成绩。盐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和东台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年东台市职业技能大赛在我市成功举办,有效传播了工匠精神与先进技术经验,带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职工文化建设模式多样、精彩纷呈。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全市建设职工书屋36个,藏书量超12万册,并逐步实现数字化借阅管理。国庆期间,成功举办“匠心颂祖国、劳动筑未来”全市职工诵读大赛;联合市体育局成功举办东台市第32届职工运动会,设置6个运动大项11个小项比赛,1300多名职工参加;组队代表盐城市总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排舞(广场舞、工间操)比赛取得第五名成绩。联合市体育局连续举办三届“条子泥杯”乒乓球邀请赛,2024年,来自省内外的24支队伍100余名乒乓球高手参赛。成功举办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大赛、职工亲子读书活动、庆五一职工书画展、文明实践集市示范日活动、迎七一红色文化专题群众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9场次,进一步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内涵,增强了职工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三是精准帮扶贴心关怀、成效显著。春节期间,以“工会常伴,贴心送暖”为主题,为213名建档立卡困难职工、一线职工、农民工发放送温暖慰问金近30万元。开展“冬日送暖·关爱显真情”慰问快递小哥活动,向全市1200名以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业态劳动者赠送大米、食用油等“冬日暖心礼包”,为1102名新业态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同时,与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合作建立“工会就业创业服务基地”5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课程5期,培训职工近千人次。连续15年联合市人社局举办新春引才用工综合招聘会,每年近2万人次进场求职。全年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超1600人次,实现帮扶困难职工与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协同发展,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维权服务敢为善为、有声有色。加强集体协商工作,连续19年开展“春季要约”活动,深入企业点对点指导工作。全年新增签订集体合同156家,覆盖职工15416人,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开展专项行动,举办集体协商培训班3场次,培育典型,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保障女职工权益,维护女职工“四期”权益,全市建有女职工“康乃馨服务站”28家;为新业态行业女性劳动者提供互助保险和“两癌”筛查服务;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开设“三八”服务月理论宣讲和健康培训活动6场次,进一步增强女职工维权意识;联合9家基层工会举办暑期托育班,开设暑期公益实践课程,女职工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2025年主要任务

2025年全市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和上级工会部署安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台新实践贡献力量。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职工奋进力量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示范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开展交流研讨。组织工会干部赴基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组织工会干部利用上级网上教育培训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教育培训活动。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持续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建好“流动讲堂”,组织思政教师宣讲队到基层宣讲,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改革发展成就、劳模先进事迹,讲好新四军在东台的红色故事,讲好“四史”、讲好中国工运史。推出特色思政微课,推动劳模工匠与学校、思政教师与企业结对,年内完成宣讲活动不少于6场次,教育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3、构建工会工作大宣传格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与主流媒体、政务媒体、自媒体及相关社会组织联动合作,办好《东台职工之家》栏目,提高工会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加强对东台工会网站和“东台职工之友”新媒体平台建设管理,多角度、多层次推进工会工作宣传,探索更符合新时代职工的宣传风格,增加传播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温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职工思想状况分析研判,牢牢掌握工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

4、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开展求学圆梦行动,提升农民工和一线职工学历。深化“职工书屋”“书香企业”建设和“职工读书月”活动,不断提升各级工会职工读书阵地、读书组织、读书活动、读书队伍建设质量,积极组织开展有东台特色、职工欢迎、有影响力的职工文体活动。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二、服务发展大局,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5、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联合市人社、工信、科技、知识产权等部门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工匠数据平台和工匠学院联盟。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产改为重点,向“全域产改”拓展。培育命名1个“东台工匠学院”,为劳模工匠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提供支持。

6、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推动东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举办市级劳动竞赛6场次。指导基层开展职工技能竞赛10场次。指导企业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开展班组竞赛,动员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参加全省班组长大赛。

7、大力弘扬“三个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好全国劳模、各级先进推荐评选工作。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在专精特新中加大创新工作室推广力度,命名5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地区、行业、产业、企业积极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持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

8、促进职工创新创造。深入推进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持续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小创造优秀项目评比活动,做好优秀成果推荐工作,持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三、做实维权服务,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9、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推进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和幸福企业建设试点,推进东台市职工服务中心升级改造。联合政府部门、企业共同推进职工好食堂建设。组织千名职工疗休养,完善职工疗休养基地动态管理机制,推进长三角地区疗休养协作。推动全市工会驿站智能化改造。做好“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专场招聘工作。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深入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强化“工会创业贷”项目品牌,做好工会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工作。优化升级“8+X”专项服务、赠送健康体检和意外伤害保险、组织新业态职工疗休养、亲子活动夏令营等,不断扩大普惠范围,提升新业态劳动者生活品质。

10、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扩大送温暖活动覆盖面,提高活动的普惠性、专业性和服务性。深化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建设,完善分类帮扶机制,探索创新开展帮扶服务项目,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微心愿等项目品牌。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苦脏累险一线职工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项送温暖行动。筹集送温暖资金70万元,走访慰问各类职工3000人次。向困难职工家庭赠送保险、免费体检,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职工困难帮扶服务项目。

11、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参加安全生产月活动,推进职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统筹推进农民工工作,进一步加强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凝聚多方合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化《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贯彻落实,举办集体协商春季集中要约行动,推动更多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宣传、推广新修订的《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

12、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扎实开展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定期研判、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压紧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地方联动机制成员单位作用,做到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持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月”“12·4”宪法宣传周等普法活动,做好“八五”普法终期评估、“九五”普法规划工作。以实施“一函两书”为重要抓手,实施家政企业、平台企业、平台合作用工企业“法治体检”,推进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覆盖率达70%。夯实阵地建设,完善调解机制,组织工会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13、深化女职工康乃馨服务。加强康乃馨服务站建设,根据职工需求和用人单位实际,推动区域内康乃馨服务站数量稳步有序增长,对功能缺失、影响使用的站点升级维护。推进在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设立康乃馨服务角,切实做到女职工服务全覆盖。规范康乃馨服务内容,围绕女职工“五期”关爱,规划好、落实好、宣传好康乃馨服务月月行计划。优化志愿服务专家队伍,推动服务网上预约,为女职工提供更多供需对路的暖心服务。

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工会发展动力

14、深化工会组织建设。开展三级工会组建情况调研,发挥镇(区)基层工会“桥头堡”作用,集聚力量重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建会建家一体推进,形成“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格局,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内百人以上企业建会全覆盖。加强共享职工之家、区域职工之家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综合性、区域性服务站点。扎实开展“两企三新”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实施“三组联建”行动,加大镇(区)和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力度。

15、建强工会服务阵地。结合“司机之家”“骑手之家”“工会驿站”建设,推进新业态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做好全总“职工之家”APP组织入驻工作。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立足工人文化宫主体核心功能,构建“1+N”新模式,与市图书馆、陈伯余劳模工匠展示平台、非遗研学馆产业工人培训点、海鹏科技职工培训站、工会综合驿站等单位合作,共创一批工人文化站点,延伸提供服务。

16、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大力宣传贯彻省总工会《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指引》,建立和推行民主管理体制监督检查“一函两书一公告”制度,适时召开全市民主管理工作推进会。落实好省总《关于开展企业职代会听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专题报告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试点范围,年内新增2家试点单位。持续开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活动,加大培训,提高职工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利用工会APP广泛开展民主管理知识问答和竞赛等业务宣传活动。开展新就业形态行业调查研究,探索寻找民主管理建制方式和实践形式。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民主协商制度建设试点,探索畅通和规范职工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三通道”。

17、服务新业态劳动者。贯彻落实《平台企业工会工作指引》,加强平台服务商、加盟商建会力度,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重点行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畅通入会渠道,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广泛入会。做好新业态劳动者疗休养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根据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滴滴司机、卡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工作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疗休养路线。进一步融合主管部门、新媒体等服务力量,创新服务形式,扩大普惠范围,加强阵地建设,推进新业态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将“联手兴家”活动向新业态工作领域拓展延伸。

五、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过硬工会队伍

18、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会工作始终,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大兴务实、清廉、俭朴之风。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创建,结合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年轻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全民阅读”进机关、走基层、到一线。开展机关“510”警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

19、打造过硬工会干部队伍。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青年人才的“选育用留”工作,引导鼓励青年干部职工利用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等时机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完善工会干部队伍情况研判分析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畅通发展晋升渠道。举办工会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和工会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20、提高机关综合保障水平。加强机关办文办会、信息报送、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保密机要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工会资产审核审批、产权登记和统计分析。加强工会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工作机制。积极与税务、财政沟通协调,夯实经费收缴基础工作,继续落实小额缴费工会组织工会经费支持政策,高质量做好预决算管理、工会财务基础工作,开展基层工会财务互联网会计核算。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市总工会向全市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