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东台春菜的“鲜”行之道

  • 发布日期:2025-04-08
  • 来源:东台日报

“这些春菜营养价值高,口味好。虽然价格上比其他蔬菜略贵一些,但冲着这口‘鲜’,也是值的。”近日,市民张女士起了个大早,去城郊农贸市场挑选一些本地的新鲜春菜,“买了些荠菜,用来包水饺与春卷,还买了些香菜,拌上豆腐尤其爽口。”

春风送暖,万物勃发。台城各大市场、商超迎来了春菜集中上市的热潮。时令春菜纷纷亮相,吸引众多市民选购,为餐桌增添浓浓的“春日味道”,也为东台的“春日经济”带来了浓浓暖意。

每天清晨,新鲜采摘、数以吨计的新鲜蔬果经由冷链运输,从我市准时发往全国大中城市。电商平台直播间里,农民当上主播,拿着自家的蔬菜风趣吆喝。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东台春菜正成为不少地方特色餐馆的新宠,独特风味的“春日限定菜单”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一品“春鲜”。更新文旅消费新场景后,以“采摘”为主题的“野菜节”吸引着消费者纷至沓来……

东台的“春日经济”,早已不再局限于受时令性限制的场景消费,而是经由这一株株春季蔬菜,走出了刻有“东台”品牌印记的“鲜”行之道——

“蔬菜版图”里的“优等生”

随着近期气温回升,我市的春季蔬菜进入集中收获期。在三仓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旁的产业路四通八达,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往来穿梭。

货车的目的地,是“东方明珠”上海。

每天,东台的新鲜蔬菜一到,某线上蔬果销售平台立即安排专人卸货、分拣、打包,以便随时运出。

“大家打开APP,就能看到当日供应的品类。比如,来自东台的这些新鲜蔬菜会被归纳到‘春菜’类目下。”一上午的激烈战斗,让平台工作人员小王直言“累得不轻”。接下来,他又将严阵以待地应对即将涌入的数千订单,“东台的春菜品质好、口感好,消费者很喜欢,一旦上架,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

我市是远近闻名的“菜园子”,全国“蔬菜版图”里的“优等生”。近年来,我市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市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均为全省第一。创建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42个,盐碱地春油菜亩产量蝉联全国“粮油高产竞赛”粮油轮作组第一名。6.45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建设,1.93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启动实施。瓜菜总产超400万吨,产业规模超60亿元,建成省级“菜篮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2个。

春季蔬菜争相抢“鲜”上市,我市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忙个不停,挂着苏、沪、浙、鲁等地牌照的冷链车排着队等待拉货。为保障市民菜篮子品种丰富,蔬菜经纪人老罗笑称:“这几天在东台进蔬菜都靠‘抢’。”

南沈灶青椒,华灶“薹豆豆”,唐洋芫荽、菜薹,三仓番茄……“1000公斤、580公斤、1360公斤……”老罗清点完数字,再安排货车装货,直到全部发走,“现在大家都知道东台的菜好,还认‘品牌’呢!”

近年来,我市在农产品领域的品牌化发展道路成效显著,标准化生产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让特色农产品个个是品牌、个个“响当当”。

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已提高到76.69%,形成了以“东台大粮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东台西瓜”“许河冬瓜”“弶港甜叶菊”等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百余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的“1+9+N”农产品品牌矩阵,进一步提升了东台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更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消费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东台农业的窗口。

如今,琳琅满目的“东台大粮仓”拥有绿色有机农产品127个,100多个名特优农产品销往全国大中城市,20多个特色农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从田间到餐桌”更顺畅

“菜园子”声名在外,让东台的名特优农产品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但如何让大家的“菜篮子”拎得稳、拎得牢?流通环节很重要。

早晨6时,唐洋镇的千亩菜薹田头,露水未干,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10多名村民正俯下身,用剪刀剪下鲜嫩的菜薹,不一会儿,大家身边的袋子就被装得鼓鼓囊囊。“菜薹的最佳食用期只有3天,时间一长就会发干变老,所以收获后必须马上发向市场。”不远处的蔬菜收购点,收购商童竹青一改往年愁容,指挥着工人将一袋袋菜薹过磅、质检、上堆。

早上东台采摘的新鲜蔬果,中午就能到达沪上超市的货架,下午就能“爬上”上海市民的餐桌——这离不开东台农路的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

作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目前,我市14个镇之间已全部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20个规划发展村庄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达5A级,实现了从走得通、走得快向走得好的转变。

这一点,货车司机朱志卫深有感触。

朱志卫常年往返于东台与浙江嘉兴,对于我市的农特产品也是如数家珍,春天拉菜薹、蚕豆,夏天拉西瓜,秋天和冬天则会拉南瓜、冬瓜、大白菜。“这些年,村前的道路越修越宽,从3米加宽到了4米,大货车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拉货也越来越方便了。”朱志卫说。

结合产业规划和布局,一条条美丽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了三仓西瓜、南沈灶青椒、新街苗木、弶港水产养殖、富安茧丝绸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地图,形成了产、销、购一条龙体系。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让物流通道更加通畅——这些名特优农产品“乘坐”电商物流车辆,顺着快速、便捷、美丽的新时代农村路,“朝”发“午”至,带着“鲜”味走向上海。

老王是唐洋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户。采访中,他不断接到蔬菜订购电话,有个人购买,也有公司采购。“都是这些年线上积累的订单——顾客手机下单,新鲜蔬菜就能直达家门口。”电子商务的发展,让老王的手机里,每天都能收到各地的蔬菜订购信息。

老王在某电商平台上经营着一家叫做“苏北生鲜农场”的线上店铺。每天下午,他都会在平台直播售菜。“这个季节,主要卖些蚕豆、菜薹等时令鲜蔬,都是本地菜、自家菜。”老王透露,通过自己的镜头,每天有近百单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画面另一侧,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打包,随着物流车的到来,来自东台的新鲜蔬菜,即将被摆上全国各地群众的餐桌。

“小蔬菜”里有“大乾坤”

近段时间,许河镇现代农业园格外繁忙。农产品分拣仓储粮食烘干设施厂房里,一袋袋新鲜采收的蔬菜被倒入自动化清洗机。工人们按照分工分布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分拣、清洗、打包、装车等一系列作业。农产品分拣仓负责人郭成龙说,这些清洗、加工、包装好的蔬菜,将会通过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销售,还有不少会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地。

对时效要求高的春菜,如何从田间一直“鲜”到舌头?东台从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市场端全面发力,让菜园子直达菜篮子,菜篮子直通菜盘子。

现在网上买菜很方便,都是“今天买、次日达”。4月2日下午,苏州的陈先生在老王的直播间里下单了一单新鲜菜薹。第二天一早,快递小哥就摁响了他家门铃。快递盒里附带着贮存技巧和烹饪方法。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快递进村、产品出村工作盐城领先,“快递进村”模式由省级推荐为全国典型案例。借着物流的东风,一批批优质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让好收成、好产品变成了好收入。数据统计,去年,我市共发出农业产品2688万单。去年全市发出的邮快件中,约五成从农村直接揽收。

在这2688万单中,除了新鲜果蔬,还有譬如“香酥桑叶”“手工荠菜肉圆”“现包春卷”等延长产业链条后的简单加工食品。此外,立足资源禀赋,做活“土特产”文章,我市推动农产品产业链“锻链升级”。

富安镇普益食品公司以桑叶为原料,加工开发桑芽茶、桑葚膏、桑抹固体饮料、蚕沙枕等系列产品;康富无花果合作社生产的果脯、果干、果茶、果酒深受市场欢迎;我市沿海经济区浩瑞生物甜菊糖深加工项目年产甜菊糖苷万吨以上,产能占全球四成……

2024年,我市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列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0个,完成年度投资12.5亿元。宇航食品、中粮饲料新创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19家。培育中粮肉食、浩瑞生物、万力科技等年销售超亿元企业,形成了以健康农产品、生物制品、精深加工、特色海产品等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58亿元。全年创成盐城农业产业化星级企业6家,其中五星级企业3家……小蔬菜,大乾坤。以“稳当保供”夯实产业根基,以“工厂增值”激活产业链条,我市将小蔬菜变成大产业,成就“绿叶生金”的发展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