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周巍峙与王昆的艺术世界

  • 发布日期:2025-04-17
  • 来源:东台日报

四月向暖,人间可爱。

4月15日,在春光流泻中,周巍峙与王昆的爱情记忆图片展在西溪景区三相阁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兰玉良骥岁月为信”,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写。

展览不仅是对两位艺术家的致敬,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通过展览与系列活动,观众得以走近周巍峙与王昆的艺术世界,感受以艺术传情的永恒魅力。

当天,文艺界代表及王昆亲友、学生等近百位嘉宾出席。

开幕仪式上,王昆之子周七月先生现场介绍了出席嘉宾,嘉宾们欣赏了《白毛女》选段、《南泥湾》《农友歌》等经典曲目表演。移步展厅参观,周七月徘徊在一张张熟悉的照片前,不时与周围参展的人讲上几段。

进门第一张照片是周巍峙和王昆站在一个土台上的合影。土台很普通,是一些大石头垒成的墩子,上面杂草满地,这是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特地跑去唐县拍的。

“母亲14岁不到就是在这个土台上唱歌,动员老百姓加入八路军。”周七月介绍,当时父亲周巍峙就在这个台下看母亲唱歌,因为听人介绍,唐县有个女孩唱歌好听,他就特地跑来看,“父亲一下子就看中了母亲,把她吸收入了西北战地服务团,那天正好是4月15日,是我母亲的生日,也是她加入八路军纪念日,非常有纪念意义。”

展览上,通过大量珍贵文献、影像及实物展品,回顾两位艺术家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展现他们为中国文艺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王昆的学生2011版《白毛女》主演王二妮动情地表示,王老师离开我们差不多11年了,在他们的家乡,有一个让她的朋友、学生、晚辈能够表达思念和缅怀的地方,非常令人欣慰。

2011版《白毛女》喜儿扮演者王月也是王昆的学生。她说,这个展览让她想到2014年纪念东方红50周年的演出。当时有这么一个情况,9月12日周巍峙爷爷离开我们,10月2日,老师依然拉着我的手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参加了这一次演出。当年她89岁高龄,依然现场唱了《农友歌》。

在东台,王昆和周巍峙一直是并列的,艺术馆叫作周巍峙王昆艺术馆,位于高新区的大剧院命名为王昆大剧院。2017年11月21日周巍峙王昆纪念园开园,四天后,《巍巍昆仑——百年巍峙永远的王昆纪念音乐会》在王昆大剧院隆重上演。如今,王昆大剧院常态化开展各类高品质文化活动。

在东期间,周七月走进西溪讲堂,分享了父母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说,西溪是董永传说的发源地之一,父亲周巍峙曾经就创作过歌剧《槐荫记》。西溪海春塔苑这边的牌坊上“海不扬波”的题字,是他整理父亲物件时发现的。父亲曾经告诉他,之所以写这几个字,一方面是因为海春轩塔曾经作为灯塔,指引渔民回家的方向。另一方面,海是博大的,有着有容乃大的意味。“这几个字和父亲的做人哲学是一致的,他一生都很低调,总称呼自己是一个打杂工”。

“谁唱歌唱得好,我母亲就跟谁学,她曾经为了学习咏叹调,特地学习意大利文。母亲教学生,只教他们如何发声,从不要求他们像她。”一边回忆一边讲述,周七月不时和观众互动着,现场的掌声响了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