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供水:从“水瓶颈”到“水引擎”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解码市自来水有限公司40年蝶变密码与未来图景
- 发布日期:2025-03-17
- 来源:东台日报
1981年,我市首根自来水管网缓缓铺设,彼时,这个日供水量仅区区数千立方米的小型供水企业,宛如一粒刚刚播下的种子,谁也未曾料到,它会在四十年的时光里,茁壮成长为区域供水行业的参天大树。如今,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正以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智慧转型这激昂的“三重奏”,奏响新时代供水事业的华彩乐章。
一、数字见证:供水体系的时代跨越
在这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东台供水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供水能力从初创时的微薄体量跃升至如今的50万立方米,实现了超百倍的惊人增长;管网如细密的脉络,DN100以上供水管道近10000公里延伸至310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达成全域覆盖;水质方面,作为全省首批荣获“优质水”认证的企业,走在了行业前列;在漏损控制上,成功将管网漏失率压降至3%以内;智慧水务建设更是成绩斐然,实现100%在线监测,24小时智能调度,让供水管理迈入精准高效的全新阶段。
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供水“最强大脑”
(一)水厂革命:从“人工经验”到“数字决策”
南苑水厂宛如苏北供水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凭借“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这一先进工艺矩阵,实现了水质的华丽跃升。其精准加矾系统借助AI算法,实时精准优化投加量,使得沉淀池出水浊度稳稳控制在0.5NTU以内,甚至达到了直饮水标准,让市民能放心畅饮每一滴水。
(二)物联神经:构建供水感知网络
部署的海宸牌LXSY物联网水表,借助无磁NB-IoT技术,实现数据秒级传输,如同灵敏的神经末梢,实时感知用水动态;自主研发的智能抄表平台,让数据入库效率提升300%,极大提高了抄表工作的效率;LIMS水质管理系统更是将检测结果准确率提升至99.99%,为水质安全把关。
(三)智慧中枢:24小时“供水驾驶舱”
这里集成了SCADA、GIS、DMA分区计量等八大系统,如同供水系统的智慧大脑,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在2023年,成功预警并处置异常事件427起,将爆管抢修响应时间大幅压缩至15分钟,有效保障了供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管网焕新:织就地下“生命线”
(一)基建攻坚
东台供水在管网建设上持续发力,完成344国道东台段、沿610到时堰等主干管网建设,改造老旧管网58.6公里,新建镇区智能加氯站12座,不断夯实供水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科技治漏
应用声波探漏仪、智能球阀等先进设备,建立起三级分区计量体系,让漏点定位精度达到±0.5米,极大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提高了供水效率。
(三)绿色运维
实施南苑水厂工艺排水回收及排泥制砖双零排放工程,实施管网冲洗智能化改造,推广非开挖修复技术,建立管网健康度评估模型,在保障管网正常运行的同时,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服务升级:用户体验的“微创新革命”
(一)指尖上的水公司
线上业务办理率高达87%,“东台供水”APP用户突破30万,电子发票开具量同比增长320%,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办理各类供水业务。
(二)营商服务“东台速度”
接水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2024年为26家企业节约接水成本超300万元,“三零服务”惠及小微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三)服务品质再升级
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机制,推出“水质报告入户”服务,开展用水设施免费检测活动,从细微处着手,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五、二次供水:云端社区的“水卫士”
(一)标准化建设
新建小区100%配置智能泵房,加装水质在线监测终端152套,实现泵房环境温湿度双控达标,为高层居民用水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二)智慧化管理
建立二次供水数字孪生系统,实施设备寿命预警机制,开发用户端水质查询功能,让二次供水管理更加智能、透明。
(三)应急体系
组建专业抢修“飞虎队”,储备移动式应急供水车,开展季度供水安全演练,时刻守护二次供水安全。
【新闻眼】通过“科技+服务”双轮驱动,东台供水成功实现从基础民生保障者向城市发展赋能者的角色跃迁,其发展模式为中小城市供水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未来展望】站在新的起点,东台供水目标明确,正朝着“长三角智慧水务示范区”大步迈进。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启动、深度处理工艺全面升级、供水大脑3.0系统上线,这家承载着百万市民信赖的企业,正凭借科技创新重新定义现代供水服务,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