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景区:家国情怀成最美中秋底色
- 发布日期:2024-09-18
- 来源:东台日报
中秋佳节,家国同心,传承节日底蕴,共抒家国情怀。中秋节,国家级非遗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源地——西溪古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活化融入到“宋潮明月,西溪团圆”主题活动中,用硬实力给游客呈现出多样中秋,充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让众多市民和八方游客共享一场融合古今文化精髓、浸透深深家国情怀的中秋盛宴。
西溪团圆家国同频共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佳节,也是爱家爱国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一天。
千万盏花灯色彩缤纷,小桥流水古韵犹存,古镇西溪一直延续着传统中秋习俗。游客们在古镇中猜灯谜、赏月光、吟诗作对,遥寄相思,西溪古镇中流淌着传统中秋味道。“宋潮明月,西溪团圆”,西溪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赋予了传统中秋更多可能性。瑞狮鸣潮,戏曲花旦与传统舞狮融合;泰山大道光影西溪、月饼DIY,互动新颖。
花灯配美食,是游客们在西溪过中秋的标配。草市街各种小吃,让小朋友们眼睛“放光”;逅海街区,瑞幸咖啡、味之绝美蛙鱼头、秦阿哥等网红店铺,游客络绎不绝;东台鱼汤面馆古镇店,不少在外游子一回家便前来打卡。大家穿行在古镇中,一边闲逛拍照,一边消食赏景,乐此不疲。
享中秋佳节,赏多种文化。除了满足口腹之欲的美食,西溪还为游客们备下了丰厚的文化大餐。《范仲淹》情景剧、越剧汇演、民俗表演、故宫文创……让大家目不暇接,孝贤文化、三相文化、非遗文化、爱情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西溪集中体现。
“孝”,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你眼中的孝”是什么样呢?西溪景区通过线上宣传的方式,采访不同年龄层对“孝”的理解,引发大家对孝贤文化的讨论。
西溪团圆共赏国风熠熠
9月15日,“国风熠熠”艺术展在东台西溪三相阁美术馆正式开展,陈建华、周睿、朱友舟、邰劲四位艺术家,气势磅礴、野趣盎然、俊逸潇洒的雕塑作品和书画作品,艺术家们用匠心浸润古镇西溪,喜迎中秋佳节。
该展览系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是江苏艺术基金巡展首展。展览以国风为主题,汇聚了4位南京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江苏省文联、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希腊华侨华人总会、江苏省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及南京市对外交流中心等对展览举办给予支持。
本次展览集雕塑、书画等多个艺术领域的佳作,4位艺术家怀揣着对传统经典的坚定信念与崇高敬仰,巧妙地将历史与现代交织融合,经典与个性并重呈现。这不仅仅是一场国风熠熠的创作展览,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是艺术家们对经典文化血脉的传承与致敬,也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颂扬。一笔一墨,浓淡相宜,共同写就了一首风雅古韵的悠长诗篇。
每一位艺术家都以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天地之心"。不论是雕塑中的神兽,还是书法中的古文字,都展现了从古至今的文化精髓。这些作品不仅形式新颖,更深层次地挖掘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出纯粹的生命热情与自由活力,使国风之美得以恒久流传。
当天下午,博士生导师周睿在晏溪书院文化课堂主讲,从中国古代“中”与“和”思想的渊源,书论对中和精神的运用两个大的方面给大家深度解析了书法的中和精神。
西溪团圆共话家国情怀
中秋假期遇见“网红教授”,西溪古镇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16日,复旦人文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作客晏溪书院西溪讲堂,与听众分享《月有阴晴圆缺——当代中国人的“家”与“国”》,一起谈文学、聊生活,溯源传统文化里的家国情怀。
三尺讲台,畅抒己见。活动伊始,梁永安教授将微观个体与宏观国家间的联系娓娓道来,并以此为引,讲起中国人的“家”与“国”。梁教授的“人文公开课”,没有坚硬的规劝告诫,而是一场亲切自然、启迪智慧的对话。
梁教授引经据典,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发,借着文学小说、家训家书,探讨“时代与人”“小家与大家”等问题。他建议大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保持对世界的新鲜感、创造与创新的思维,挖掘自己的潜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梁教授用丰富的经历和深邃的思想讲解家国情怀。他的话语像初秋的微风,不急不缓,滋润心田,让人收获能量,带来宽慰与鼓励。
挖掘诗词歌赋、礼仪风俗中的文化内涵,多样态、多维度地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纯古风集市,灯谜竞猜、投壶等如梦如幻,非遗集市、文化艺展、汉服真人秀精彩纷呈,“宋潮明月,西溪团圆”无不令人深深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传承孝贤,传递幸福。梁教授动情地表示,孝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也是前代与后辈之间最温暖的情感。孝首先是一份感恩,任何生命都是从幼芽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呵护,这是我们最值得珍惜、最值得感恩的情感。现代社会孝文化需要进行新的丰富和发展,最好的孝就是与老人共同回忆和学习,追寻他们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冷暖,收获他们身上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对老人的最大尊重和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