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无需付费 爱意返璞归真
- 发布日期:2024-08-14
- 来源:东台日报
七夕,一个浪漫的节日。
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期待,到“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的珍视,再到“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的惆怅,寥寥几笔便描摹出爱情的美好与难得。
东台,是一座有“爱”的城市。
8月10日,七夕如约而至,台城的街头巷尾溢满了浪漫温馨的气息。一方面,各大景区、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换上了“七夕限定皮肤”,节日氛围感拉满。相爱之人走上街头大胆示爱,“浪漫经济”持续升温,“爱”满全城。另一方面,一系列文化味浓、体验感强、参与度高的主题文化活动,也让广大市民在民俗体验、巧果品食中感受历久弥新的传统中式浪漫。
为爱消费热度不减“浪漫经济”悄然升温
从精致的珠宝首饰到浪漫的烛光晚餐,从精美的鲜花礼盒到极具纪念意义的手工DIY……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再度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怀。这个源自古老传说的节日,如今不仅承载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更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浪漫经济”热度不减,并以独特的魅力席卷着各行各业。8月10日七夕当天,台城的许多花店俨然成为玫瑰的海洋,种类丰富、包装精美的花束成为鲜花市场的主角。“早在两周前,我就开始进行七夕花束‘打样’,并在朋友圈预热。到目前为止,共收到近150个订单,都要在七夕当天送出。”花店经营者张岚说。
除传统的鲜花市场外,有“情比金坚”寓意的黄金消费也在这个七夕成为主流。市区一黄金品牌专柜营业员透露,近段时间,该商铺客流量直逼大促时期,前来金店咨询、购买的消费者也以年轻人居多,黄金珠宝首饰的购买力呈现出年轻化现象,“现在的黄金饰品在款式设计上更美观、潮流,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七夕限定”“情侣专属”“浪漫礼赠”成为当日消费的“关键词”,鲜花、首饰、特色餐饮迎来消费热。毫无疑问,七夕“浪漫经济”的兴起,是商家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的结果——在这个特殊日子里,他们纷纷推出各种与浪漫、爱情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兜售节日氛围。而这种以“爱情”为卖点的经济行为,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浪漫的追求,也推动了“以爱为名”的消费观。
为博心爱之人一笑,90后青年陈鹏贴心准备了一束花和一件黄金饰品作为七夕礼物,“再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算是我给她的七夕仪式感。”他直言,这一流程下来,前后花销在2000元左右。七夕当天,像陈鹏这样为“爱”买单的年轻消费者不在少数,而实体商家也同步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形成积极互动。
59.9元情侣双人餐、52元七夕双人餐、150元情人套餐,“七夕当天领证情侣,可凭结婚证到店,9.9元即可领取手捧花一束”……新晋“网红打卡点”金蟾·东亭里宋韵街区内,打折的“浪漫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年轻男女手牵手一家家逛吃,朋友圈里又能多晒几次等待点赞的甜蜜九宫格。
规格适度消费理智“浪漫表达”礼轻情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七夕“浪漫经济”仍具活力,但不再来势汹汹。这一点,在鲜花市场尤为明显。
“今年鲜花的预订量较去年而言没有太大变化,但单值普遍下降——消费者更多会选择100~200元的平价花束,性价比更高。”在市区经营一家花店的店主陈杨直言,今年七夕的花束订单中,90%以上的花束价格在150元左右,只有部分罕见的花材花束在价格上突破了200元,“大家更在意寓意与仪式感,也就是送花这件事上,而不是数量上。”她大胆预言,过往99朵、999朵甚至9999朵不断加“9”的花束攀比之风或许很难再见。
不只鲜花市场趋于理性,今年的礼品市场也更趋向实用。因为鲜花花束花期短、不易保存,市区不少精品百货商行推出了百余元左右的玩偶“花束”,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个玩偶‘花束’精致、可爱,可以放好久,看腻了能摘下来玩。”23岁的市民陈鑫业直言,这礼物价格合适,女朋友很喜欢,“我们都认为,过节重在心意。”
与其说年轻人不再盲目为七夕消费,不如说他们找到了新的方式来庆祝彼此的感情。现在,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用一种更为简朴、更具意义的方式来度过这个节日。“今天,我收到了一束花和先生、孩子一天的陪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七夕礼物!”其中一位受访者直言。在她看来,浪漫不等同于高昂的消费,爱情也不必执着于外界评价。
七夕不再被消费主义绑架,而是注重“实用性”,爱情的“买卖”开始衰退,属于新时代的消费萌芽蓬勃而出。
这个七夕,涌现出了消费新趋势——“单身七夕”。而单身七夕的背后,是“悦己型”消费在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单身男性开始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数码产品、户外运动、电子游戏受到追捧,男性日化用品也出现增长。“这几天有很多男士来购物,买的也都是自用品,比如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等。”市区某商场工作人员透露,商场还贴心开辟了“单身七夕”专栏,满足单身人士的过节需求。
实际上,不止是七夕的消费,很多与“爱情”“婚姻”相关联的行业,也都进入了尴尬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年轻人婚恋观的变化。记者从市区某钻石珠宝商行销售人员处了解到,今年七夕,黄金饰品销量较往常有所上涨,但钻石珠宝却面临“大跳水”,“黄金是礼物,但钻石是承诺。”她认为,很多年轻人拒绝进入婚姻,因此也拒绝带有明确“婚姻”指向的钻石类珠宝。
民俗体验唱“主角”传统节日返璞归真
钻石“凉”了,鲜花不再奢华,消费主义“翻车”,“七夕”与“爱情”也开始返璞归真。
相较于崇尚“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男子而言,“巧”是古代女子能安身立命的基础技能,也是贤惠能干、持家有道的代表。神话中的织女正是此中翘楚。因此,过七夕,还承载了传统文化对天地星辰的哲学崇拜,饱含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多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七夕这一传统佳节更具文化魅力。
8月8日,东台镇长青社区、二女桥社区、东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七夕簪花韵爱意永流传”活动。活动中,社区志愿者向大家讲解七夕的起源和簪花的来历,居民踊跃参与,品味传统七夕。同一天,在双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女性居民齐聚一堂穿针乞巧,尽情感受传统习俗乐趣……
多点开花的主题活动全景展示了特色文化与乞巧习俗,人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七夕的文化意韵。“这些古老的文化习俗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在居民陈苒看来,七夕不仅仅是一个歌颂浪漫与爱情的节日,更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文化韵味的生活场景,乞巧、穿针等传统习俗,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这才是被活化了的传统民俗、历久弥新的中式浪漫。”她感慨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七夕内涵,倡导勤劳智慧、忠贞爱情、家庭美满、追求美好的价值理念,围绕七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轮番上演,移风易俗让爱情回归本真的新风悄然兴起。
8月9日,北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金阳广场幸福小广场开展“遏制高价彩礼为爱减负”移风易俗文艺演出。活动以舞蹈《相遇》拉开序幕,随后,诗歌朗诵《一棵开花的树》、快板《移风易俗谱新篇》等展现七夕、移风易俗的表演相继登场,让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内涵进入寻常百姓家。“从七夕开始,拒绝过度的物质消费,让爱情回归到最纯粹的心意。”活动现场,青年情侣小陈、小郑感慨道。
浪漫七夕,不只传递爱人之间的浓情蜜意、缱绻深情,更抒发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审美表达的精神气质,摆脱了浮躁与虚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当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