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底蕴激发内生动力

——市法院建设“书香法院”工作纪实

  • 发布日期:2024-12-04
  • 来源:东台日报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今年以来,市法院坚持文化兴院,凝心聚力加强“书香法院”建设,引导干警勤学、善思、笃行,努力培养学习型法官、打造学习型法院,为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品牌创塑、作风建设“四大行动”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智力支撑,奋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站前列、争排头、求极致”。

把稳“方向盘”,夯实思想根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永不叛党。”8月8日,市法院在党建展示厅,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一贯到底抓“书香法院”建设,是市法院新一届党组推动法院队伍加快知识更新、增长司法智慧、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有力抓手。

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市法院始终将理论武装摆在建设“书香法院”的首要位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谋篇选题,确保“书香法院”建设始终朝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法院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党的“六项纪律”落实到司法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市法院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专题交流等活动30余次,引导干警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和第一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

增强“驱动力”,不断丰富形式

3月25日,从市法院十楼会议室传来阵阵讨论声,市法院正在召开青年法官研究会。干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立案、审理、执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市法院将个人兴趣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学习“自我充电”,让学习成为干警内生动力。为此,市法院定期举行青年法官研究会,邀请上级法院法官、法学院校专家对司法调研、执法办案等进行专题辅导。

“学”的方式更加多元。市法院通过举办我为你诵读、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干警搭建了一个思想解放、精神解惑、知识解渴的平台,让干警在书香浸润中增进思想认识、提高履职本领、汇聚发展力量。

丰富多彩的法院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干警业余生活,也展现了新时代法官良好形象。今年以来,市法院以徐刘根为原型制作的4个短视频、微党课在全省、全市获奖。此外,市法院还组建舞蹈、羽毛球等5个文体兴趣小组,不断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

打好“组合拳”,积极健全机制

“徐庭长和老百姓、当事人、身边人之间有许许多多既平凡却又生动的小故事”……在党建展示厅“法官书屋”举行的“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徐刘根先进事迹学习会上,市法院青年干警夏卫萍深情地讲述了徐刘根扎根基层人民法庭33年的奋斗故事。

这仅是市法院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书香法院”的一个简单缩影。

“书香法院”建设的“软”实力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市法院积极打造党建展示厅、法官书屋、文化长廊、院史陈列室等场所,成为干警学习的“心灵驿站”。

周一审判业务学习……是市法院雷打不动的阅读学习“规定动作”。如何紧扣审判执行工作,让阅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制度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为此,市法院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法官书屋”管理,建立起全员学习、全方位学习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学习型法院建设的规范化。

铺就“快车道”,硕果盈枝满院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应该是书香气息浓厚的学习型机关;作为人民法院的干警,应该是富有书卷气的学习型干部。

“每个人都不是旁听者,大家坐一起进行阅读、思考、分享、互动,碰撞出了思想火花,汲取了奋进力量。”干警们纷纷表示。

抓学习、强素质是提质增效、公正司法的必由之路,随着“书香法院”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市法院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审执质效指标稳中趋优。今年以来,调解率、审限内结案率、执行到位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书香法院”建设的滋养下,书香与调研有机融合多点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以来,市法院15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24篇论文在全国、全省征文中获奖,2个课题分别中标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和省法学会青年课题,天平阳光号排名跻身全国基层法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