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特色农业薪火旺 增收保供绿韵长

  • 发布日期:2024-12-26
  • 来源:东台日报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以镇区与自然村为基础单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既富了农民口袋,也为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筑牢根基。

在唐洋镇郭沙村,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村民将新鲜香菜与大白菜运往村口合作社。这些蔬菜随后将转运往长三角地区,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佳肴。“我们村很早就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以露地与大棚蔬菜为主,每年向长三角输送约5000吨新鲜蔬菜。”郭沙村党总支书记符东表示,凭借蔬菜资源优势,郭沙村成功创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带动全村经济腾飞。2018年起,村里以香菜和大白菜种植为秋季主打,通过合作社与上海海底捞对接,仅香菜一项就为农民增收近千万元。

南沈灶镇果蔬椒乡现代农业产业园亦是生机勃勃。无土栽培的青椒植株在椰糠条上茁壮生长,春椒移栽已完成,春节后将上市。“我们聚焦青椒产业,形成‘一镇一特’格局,品种、技术与销售均具显著优势。沈灶青椒有24个品种,采用生态栽培与智能化管理,确保质量可追溯。”南沈灶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根介绍,全镇还完善了青椒产业链,通过“物流+电商”模式,年销售36万吨、收益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典型案例。

依托本地资源与种养传统,我市已建成许河冬瓜、南沈灶青椒、五烈稻米等特色种养基地,全市瓜菜面积超125万亩,沪外蔬菜保供基地14万亩,省级“菜篮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724万亩,沿海10万亩水产品基地年产量18.8万吨,年饲养生猪超150万头,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未来,我市将继续走农业特色化发展之路,提升农产品品质与竞争力,为长三角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