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搏浪“万亿蓝海” 低空经济潮起黄海之滨
- 发布日期:2024-12-02
- 来源:东台日报
初冬时节的黄海森林公园,层林尽染。国际会议中心内,干事创业热潮涌动。11月28日,2024东台经贸洽谈会暨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如期召开,300余名客商嘉宾、杰出乡贤相聚黄海之滨,共商发展大计,共谋美好未来。
勇立潮头竞风流,东风浩荡好扬帆。
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盛会,搭建了走进东台、了解东台的窗口,发出了共享机遇、拥抱未来的邀请。现场暖意融融,春潮涌动。
会议还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东台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倾全市之情,加速竞逐“天空之城”,博浪“低空蓝海”。
低空经济“潮”起黄海之滨
这是一次对低空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度探讨与展望。
活动中,来自低空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企业代表、业界精英围绕低空经济领域最新发展趋势、未来机遇进行探讨交流,谈热点、解难点,为东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献策赋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在会上作了《大飞机与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满腔热忱地介绍了我国大飞机及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对低空经济发展满怀憧憬,对东台借力低空经济撬动未来产业充满期待。他说,东台低空经济谋划早、布局先,配套全、合作深,应用广、需求足,具有优越条件和比较优势,“从低空经济的风口上起飞,孕育无限可能。”
千米低空为什么会热闹起来?
低空经济一般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彤直言,将新兴低空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有其重要意义。
“这次我来到东台,发现这里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十分扎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发展低空经济的举措与政策都特别切合实际。”他认为,基地建设、平台搭建还有人才引进都让东台拥有非常好的产业发展前景与应用场景开发能力,“无论是市政管理、城市治理与农业植保还是文旅方面,我都非常看好东台,也期待与东台更深层次的合作。”
以低空制造为核心、设施建设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应用场景为牵引,东台出钱、出地、出政策,以前瞻视角打造江苏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建设长三角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区,全力推动低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这些,也给第一次来到东台的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李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东台发力低空经济,政策响应快,赋能潜力大,“虽然小飞机制造刚刚起势,但东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低空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高端提升、新材料产业门类众多,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条件。”
如何乘势而上发展低空经济?李斌从自身专业角度提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充分利用地域特点、现有条件拓展应用场景;围绕飞行器自身的智能化物质突破关键技术,多层次发展生产生活服务;通过深度挖掘,率先做好运维模式以及基础设施特色化搭建,以低空经济撬动未来经济,走出差异化发展新路。
深圳市低空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成涛则在活动中表达了与东台合作的期待。他说,东台低空经济产业基础坚实、优势明显,希望能把深圳先进的技术理念与东台本地的科技成果融合起来,双向奔赴,合作共赢,“我们也将通过发挥协会平台功能优势加强联系、深化合作。而这次强强联合,必将有利于双方在低空经济领域共同推进。”
搏浪万亿蓝海“乘风”而起
低空经济的发展,将传统的二维地面活动拓展到三维低空空间,可以产生超万亿级的经济增量。同时低空的空中优势,也将催生更高维度的创新运用,衍生出一系列经济形态。
如何全面激活低空经济这一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实力。
近年来,东台紧扣绿色高端导向,坚定不移加速产业焕新升级,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1391.3亿元,增长16.9%,继续保持较高增幅。
而五大主导产业规模达1201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6%。蓬勃兴起的东台智造覆盖28个大类、111个中类、216个小类,与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高度契合。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精密零组件、第三代半导体等快速发展,推进低空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源领域,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智泰储能等百亿级制造业龙头企业相继投产;在高端装备领域,已形成工业母机等十大系列产品,可提供116种整机装备及零部件生产能力;在新材料领域,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合金材料、碳纤维等新产品加速突破——这些都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天上一张网,地下一盘棋。
眼下,低空经济已广泛融入观光旅游、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飞行半径”不断延伸。紧贴这一新兴战略产业,东台思考着、谋划着、行动着。
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东台精心绘制产业地图,招引无人机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联合飞机”,并围绕加强产业配套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沿链聚焦整机制造、系统研发、零部件生产等,不断拉伸增粗产业链条。一批低空产业领域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东台,低空经济集聚发展率先成势。
与此同时,成立低空经济工作推进专班,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空域规划和产业园建设方案,组建无人机运营维护公司等,系列举措着子实,效果好。
围绕“造飞机、建基地、抓应用”,一连串事关低空经济发展的好消息、新进展接踵而来。全省第三家获批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填补苏北苏中地区空白;指挥中心、调度中心、垂直起降场、固定翼跑道准备就绪,全面进入工作状态;市区、沿海两处总面积176平方公里的临时空域获得空军上海基地批复,88个无人机起降点陆续建成,覆盖全市;全省重大项目东台联合飞机无人机产业基地今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土建工程已至尾声,正紧锣密鼓推进试产运行……
洽谈会上,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和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相继揭牌,展示了15大“低空+”示范应用场景,7家金融机构为东台提供500亿元的授信支持,为推动东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启钱更是诚挚表示,学校将持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与东台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长三角低空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探索共建低空经济领域创新联合体,打造校地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东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会议公布、解读了东台最新发布的低空经济相关扶持政策,“四大支持”“三项引导”和“三个加强”,力度空前,诚意满满。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持续加码,一个更加“具象化”的低空经济政策支撑框架正在构建。
向空中要发展,东台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低空产业发展向“新”展翼
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东台正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空域管理,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完善产业链,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这次活动,是东台扩大“朋友圈”、谋求新机遇的盛情邀约,也是展示东台形象、抢位奋进低空经济的重磅推介。
市领导围绕东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低空经济产业情况作了详细推介,内容丰富、诚意满满,赢得现场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也吸引了企业家投资东台的目光。台上台下,思想在交融,共识在凝聚,一股股奋斗热情、实干伟力澎湃涌动。
“每次回到家乡,都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干事创业热潮。”活动现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忍不住发出感慨。他说,东台新兴产业强盛、资源要素富集、地域空域开阔,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东台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先手棋”,高点定位、系统谋划、全力推进,充分体现了“抢占新赛道、壮大新产业”的前瞻视野和果敢担当,“家乡是最好、最优的创业热土,联合集团高度看好东台,笃定布局东台。”
田刚印说,在联合飞机加快建设的同时,东台聚力发展低空经济的一系列大手笔、新成就勾勒出低空经济产业的广阔远景,同样令人振奋。他表态,联合集团将发挥好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在基地建设、垂直整合、人才引培上与东台同向发力,助力东台低空经济产业乘势起飞、翱翔世界。
在低空经济“万亿蓝海”中,东台聚焦低空制造,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相互赋能,将丰富的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复能储能系统集成、景昕禾航空包装食品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投资10亿元的商业航天研发制造基地、投资10亿元的无人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项目跟踪洽谈。活动现场签约30个产业项目,涵盖低空经济、大健康、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
深圳市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碳化硅圆级封测及模块制造项目就在本次签约的产业项目之列。总经理赵春直言,东台半导体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华芯邦完善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在东台全面布局‘智能制造+数字化+人机工程化运营’体系,高标准建设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和沿海地区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产业的现代化工厂。时间将证明,携手东台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选择东台,就是选择机遇;投资东台,就是投资未来;拥抱东台,就是拥抱成功!”洽谈会上,市委书记商建明代表东台向世界发出诚挚邀请。而东台也将始终秉持“兑现比承诺更重要、服务比政策更长远”的理念,一体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用诚意满满的优质服务,与大家携手合作、并肩前行,不断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蓝图绘就,未来已来,就在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