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

  • 发布日期:2022-04-07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对我市玉米生产威胁极大。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抓好以调整玉米播期、选用耐病品种、做好种子处理等为重点的防治措施,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

一、发生趋势分析

近年来,传毒昆虫灰飞虱带毒率虽然处于偏低水平,但我市麦田灰飞虱发生虫量仍然较高,高虫量基数提高了绝对带毒灰飞虱数量,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及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不断传播增殖,带毒率、带毒强度将不断增强。加之,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均不抗粗缩病,特别是北方大穗型高感品种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感病机率和危害程度风险将加大。综上因素分析,今年我市玉米粗缩病将呈中等偏轻发生趋势,一旦放松调整播期等防控工作,在5月份播种的玉米田块病害仍有重发的风险。

二、防治技术措施

针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各地务必动员广大农户合理调整玉米播种期,优选耐病品种,认真抓好灰飞虱适期防治等各项关键技术措施,防控玉米粗缩病重发风险。

1、农业防治:一是选用耐病品种。选用经本地多年种植证明有一定的耐病性的苏玉19号等品种。二是调整播种期。调整玉米播期是目前控制粗缩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关键点是错开玉米敏感叶龄期与灰飞虱发生转移传毒高峰期,本地春玉米在4月20日前,夏玉米6月10日后播种,可以有效避开灰飞虱转移传毒高峰期,从而大大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各地要切实把握好玉米的播种时间,尽量减少种植半春不夏的玉米。三是清洁田园。在玉米播种前后采用人工或化除的方法,彻底清除田间、地头及沟边的杂草,减少过渡毒源寄主,降低玉米染病机率。四是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实施健身栽培、合理肥水运筹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害损失。同时在田间早期出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减少病害的再扩散。

2、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处理。可选用噻虫·咯·霜灵、氯虫苯甲酰胺、氟腈·噻虫嗪、吡虫·氟虫腈、溴酰·噻虫嗪、戊唑·噻虫嗪等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兼治草地贪夜蛾、蚜虫等其它病虫。二是大田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掌握在灰飞虱成虫迁入玉米田高峰期,对虫量高的玉米田,选用对灰飞虱成虫速效性好的高效安全对路药剂防治。施药后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