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让条子泥候鸟“飞”向世界

  • 发布日期:2021-07-29
  • 来源:东台日报

作为一名长驻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核心区盐城东台条子泥的摄影师,拍摄鸟类不仅是我的自身爱好,更是时代赋予我的一份责任。近年来,我近乎痴迷地全身心投入,拍摄各类水鸟200多种,积累图片数千幅。有19幅图片被人民日报(含海外版)采用,相关视频报道多次在央视播出,有500多幅图片在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城市报、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以及东台日报等媒体发表,为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点贡献。现将拍摄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与广大读者和摄影爱好者分享,也期待大家拍摄更多更好的候鸟作品,让候鸟“飞”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东台。

我理解的野生鸟类摄影,炫目的光影、急速的动感和宏大的气势都只是手段。万物皆有灵,形式上的表现只是表面语言,而值得回味、触动心灵的瞬间和人性化的表达才是野生鸟类摄影的灵魂所在。这对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拍摄者要通过不断学习,对被摄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喜怒哀乐;拍摄时对拍摄对象更要保持安全距离,确保不被打扰,尽可能让它们处于自然活动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定格具有灵性、耐人回味的瞬间。

在盐城东台条子泥海滩拍鸟,我最钟爱的无疑是目前全世界仅存500余只的极危物种勺嘴鹬。拍摄看到的,更要拍摄情之所系、想表达的。萌勺觅食,闪腾挪跃、动作机敏,温情脉脉;食后沐浴,招头撩耳、抬脚抖翅,萌态万千;受吓惊飞,逆风群起、英气潇洒,威武霸气……光影灵动、风情万种的“勺子”如此这般挑动我们的感情,哪有不爱的道理!去年,我的作品《鸟中大熊猫——勺嘴鹬》在第四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中有幸入展。

境可以是一种现场情景,我更愿意尝试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渲染实现表达的“意境”。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只有达到以景动人、寓情于景,情景完美融合,才是摄影的佳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如何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产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佳作?我的体会是,要充分利用海滨日出日落、风起云涌等自然环境,抓准有效时段;要准确把握鸟类迁徙、活动规律等生态表现,确定拍摄主题;要不失时机地捕捉自然光影,把握好色彩对比、虚实对比这些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选择最佳场景和视角,精巧构图。很多朋友喜欢我拍摄的海边旭日鸟浪的照片,旭日东升,苍穹辽阔,万鸟齐飞,鸟浪排空,此起彼伏……也许,这正是我藉以表达的万物同灵、天人合一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与共鸣。

马格南摄影师斯图尔克·富兰克说:“人和自然是不可分的,之间的联系是深刻的、发展的,也是心理层面的。”

通过野生鸟类摄影,我观察到动物界很多感人的故事,感受到自然的浩瀚、生命的艰辛,启发我正确看待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尤其作为一名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摄影师,不仅要努力创作更多的摄影作品,更要自觉成为一名守护和保持优良生态、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志愿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