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世界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成珍禽异兽

“快乐老家”

  • 发布日期:2021-05-24
  • 作者:林惠军 杨澄/文 孙家录/图
  • 来源:东台报业网

或翩翩起舞,或你追我赶,或比翼高飞……茫茫湿地上,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腹滨鹬等鸻鹬类吸引众多观鸟爱好者慕名而来。作为全球九大鸟类迁飞区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中心节点和重要中转站,眼下的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区正是见证万鸟翔集的黄金时段。

以东台条子泥为核心区的黄海湿地不仅是江苏第一处、中国第十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还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条子泥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水丰沛,粉沙淤泥质滩涂可固定水分、盐分等营养物质,贝类丰富,草滩辽阔,比坚硬的岩石海岸更利于多种生物的生存。

“我跟踪这片湿地已经11年了。地方政府加大保护力度,群众爱鸟护鸟意识也上来了。”红树林基金会鸟类调查志愿者李东明说。每年春秋迁徙季,在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的条子泥,迁徙的候鸟和留鸟数量超过百万只。素以“鸟类天堂”闻名遐迩的条子泥,近年来还发展成“麋鹿乐园”。据最新观测,其总数现已达300头左右。“这么多野放麋鹿到达距离保护区40多公里之外的条子泥,首先说明这里很适合麋鹿生存。其次,申遗成功后生态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护。”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林业工程师刘彬分析,“今后会有更多麋鹿在条子泥扎根,繁衍生息。”

先后首次发现超百头野生麋鹿、超千只小青脚鹬、超百只勺嘴鹬、超百只熊猫鸭种群,并最多观测到7只火烈鸟集体亮相……一批批珍禽异兽争先恐后“出镜”,频频打破记录,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把85公里海岸线当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倍加呵护。一方面,坚守底线,有法必依。早在2005年,市人大就通过《关于同意〈严禁化工等污染项目进入沿海地区议案〉的决议》,成为海岸线最好的“护身符”,十几年来未上马任何化工项目。2019年,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在东台法院设立,围绕“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审结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刑事案件101件164人,开展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集中宣判活动16次。实施“候鸟驿站”保护计划,开展涉野生动物案件常态化巡回审判和“珍爱地球”“关爱自然”等主题宣传活动,并通过“以案释法”促进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同时,与盐城地区两级检察机关、农业农村部门深入黄海海域,开展公益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超百万尾鱼苗。

另一方面,树立高线,以“生态绿+海洋蓝”的生态大公园为定位,大力度推进植树造林、退渔还湿,高标准建设生态走廊。黄海森林公园建成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国家级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同样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园区拥有各类植物628种、鸟类342种和兽类近30种,森林覆盖率超90%,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4500个,成为令人神往的“天然大氧吧”“网红打卡地”。

在湿地保护方面,我市全省率先编制湿地修复规划。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东台复旦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退渔还湿,蹲门湾1.7万亩养殖区回归到黄海滩涂湿地原生态自然风貌。推进互花米草整治和湿地修复,累积整治面积达1.2万亩。在条子泥观潮区内侧和修复区分别打造720亩高潮位栖息地和2800亩黑嘴鸥繁殖地,实行24小时巡视管护。与北京林业大学、红树林基金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研究基地和勺嘴鹬保护联盟秘书处,开展鸟类迁飞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等工作。组建成立条子泥爱鸟协会,推动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保护鸟类的良好氛围。

不可复制的优良生态和资源禀赋,是我市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致力呵护这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滨海湿地”,一个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物多样性更加彰显的生态新沿海正在加快形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