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因盐而兴 乘“运”而来

从里河到下河的东台“运河因缘”

  • 发布日期:2021-11-22
  • 来源:东台日报

从里河到下河,奔腾的河水,在广阔的平原上交织、互通,滋润着沿岸代代百姓。

水,连接着这片土地,也将沿线城市揽成一张“网”——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化网”。

作为网内成员,东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藉由这张网,走向更远。

东台市区及堤西地区的百姓,喜欢称自己生活的地方为里下河地区。这里,湖荡相连、水网稠密、港汊纵横,是实实在在的“水乡泽国”。

一提起这个地区,浮现在脑海中的,是那河汊上的小船,那水边密密生长着的慈姑菖蒲,那布满了簖和芦苇的清清河道。

水,是东台生生不息的“乳汁”,在那南船北马的年代,它也是东台与外界沟通的“纽带”。

比如,从里河到下河。

里下河从来都不是一条河,而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因里运河即大运河江苏省中段,故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介于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俗称里下河地区。

作为里下河的一员,东台和扬州运道里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宋代,为了解决邗沟即里运河的水源不足问题,开始筑堤界水,一道堤,将里河东西隔开,堤西凹地成湖水位较高,而堤东则水位偏低,因而高的叫上河,低的叫下河。宋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曹叔远在《五龙王庙记》中就讲到高邮清水潭以东“俗号称下河”。

宋往后,里下河的名字便在史书、文人笔下频频出现。清末,里下河十州县就包括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东台、邗江、江都、靖江、如皋、南通。民国初年不仅保留了下河的名称,还改下河为里下河。

从水系上看,东台境内的串场河、梓辛河、车路河、泰东河、安时河等,便直接沟通大运河主干道,是江苏“里运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云翱就曾表示,作为支线河道的重要组成,泰东运河、串场河等为代表的盐运河道不仅是大运河水系网络的客观延伸,更是大运河水系网络作为中国古代“国脉”所在的深层动力来源。

从泄洪上看,下河的水位受里河影响尤为深刻。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要道,带来了交通的便利,然而历代政府为了保证漕运通畅,在遇到大水时,常常不惜打开里运河东堤的“归海五坝”,分泄洪水,把里下河地区变为滞洪区,致使该地区水灾不断,人民经常蒙受巨大灾难。

在近代,里河和下河地区的水位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1931年夏秋之际,整个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江淮并涨,运河河堤溃决,整个里下河平原汪洋一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对里下河地区的洪涝灾害十分重视。20世纪50年代在里下河地区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开辟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整修了洪泽湖、运河大堤和海堤,通海四港,此后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嗨哟、嗨哟、嗨哟……一位又一位皮肤黝黑的汉子扛着沉重的盐包,步履沉重地行走在串场河旁。脊背上的汗,浸透了衣衫,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留下的盐渍和背上的食盐一样,白而咸涩。这,是我们的祖先——东台盐民。

多少年,一船又一船白花花的盐,从运盐河始出,入运河,抵达全国各地。

因为盐,东台自古以来即与扬州府、大运河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联系。

翻开史籍,我们不难看到,东台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扬州府的一部分。东台古为扬州府海陵县,泰州直领。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建县,是吏部“奉旨定名为东台”,泰州、东台县同属扬州府。咸丰年间,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扬州繁华以盐盛”,古代扬州的繁荣与两淮盐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东台便是扬州府重要的产盐基地。

广阔的滩涂、茫茫的草荡,自汉代始,背依黄海的东台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煮海煎盐。烟火三百里,灶煮满天星。一代代东台盐民辛苦劳作,捧出了雪白的盐粒,满足了百姓的使用需求。“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安丰场盐民诗人吴嘉纪就多次赋诗盐工。

从东台产出的盐,往外运输,其重要水道便是大运河。大大小小的盐商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一些盐,借助里下河地区的横向水道到达高邮盘坝进入大运河,南抵仪征出江;一些盐则是从串场河出发,进入运盐总河(运河支道)、大运河(江仪段)出江。东台的盐,丰富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银库,也催生了大运河丰富而灿烂的盐文化。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天下盐利,两淮居半。为了盐业运输畅通,历代统治者们也分外重视运盐航道的疏浚和管理,运盐业使得大运河主干道不断疏浚扩容、南北延长。

封建王朝对盐赋的重视,在机构设置上便可窥见一二。无论是南唐主李璟设海陵监于东台场专司盐政,还是北宋年间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任盐仓监后来都官至宰相或副相,东台这片产盐之区从来都是历代官府衙门的看重之地,扬州也不例外。

明洪武年间,朝廷在两京十三省产盐地“次第设官”,全国设有两淮、两浙、长庐、山东、福建、河东等6个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两淮都转运使司就设于扬州城,下辖3个分司:泰州、淮安、南通州(今南通)。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盐运使司泰州分司署迁移到东台盐场时雨堂南。这样的设置,一则因为当时东台场在淮南中十场位置居中,便于管理;二则,东台场与何垛场紧邻,同时距离当时的集镇中心西溪不过三里左右,人口相对集中,商业也比较繁荣。

因盐而兴,悠久的盐业经济,悠悠的运盐河道,也带动了东台农业、手工业、运输业、商业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东台的繁荣。

始建于春秋,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已经2500多岁了。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孕育出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2014年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号角吹响。

今年6月3日的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盐城、连云港两市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体系的建议。

东台也藉由此会议,正式加入大运河城市“朋友圈”。

悠悠串场河、脉脉盐文化,在今天,大运河文化网上东台的符号频频闪现。

2019年,安丰古镇被中国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十佳示范乡镇”称号。2020年,东台发绣惊艳亮相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运河文化创意展,吸引中外目光。今年八月,安丰古镇、西溪《天仙缘》实景秀一同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九月,东台鱼汤面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美食展现场一展运河“烟火气”。

今天的东台,在大运河文化体系中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也释放出多样的文化价值。

分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的重大历史红利,东台在期待,也在努力……

东台境内,与大运河关联最紧密、最广为人知的便是串场河。当运盐的功能不在,今天的串场河正以全新的面貌沟通往来、迎来新生。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串场河东台段生态河景廊道项目,紧扣“盐文化”主线,串联生态绿廊、再现水道繁华、赓续工业之脉、激发内生动能,项目从一开始,就集聚了全市的目光和期待。

沿着204国道一路向北,城市先导段、鲤鱼岛、月塘湾等多处重要节点,俨然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河岸两边。一处处观景平台、亲水平台、工业塔吊遗迹、绿化景观,散发着古朴而又时尚的气息。

作为大运河盐文化遗迹之一,串场河畔的安丰镇完好保存的七里长街和明清建筑,仍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近年来,安丰镇加大对古南街的保护和修缮,进一步挖掘盐韵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厚实古镇的历史底蕴。

丰富运河文化,贡献“东台力量”,东台执着前行。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脉和资源,东台的美好生活必将乘“运”而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