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支农“情缘”

  • 发布日期:2025-05-21
  • 来源:东台日报

“真的是太高兴啦,罗氏沼虾在黄土高原地区首次引进培育成功了!”5月16日,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参加支农服务的王珍,望着大棚渔业养殖基地内成功培育出来的40万尾罗氏沼虾,欣慰地笑了。

今年61岁的王珍,中共党员,早年毕业于连云港水产学校,是梁垛镇农村工作办公室高级农艺师、渔技员。多年来,他与脱贫攻坚支农服务有着不解的“情缘”。二十多年前,他就服从组织安排,三次在滨海县、阜宁县三个乡镇参加过脱贫攻坚支农服务工作,助力当地渔民从事水产养殖业发家致富,两次获得过“盐城市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3年8月,王珍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参加东西部专业人才对口协作支农服务,一去就是三个月。这期间,他跑遍该区乡镇所有水产养殖户,发挥自己的专长,尽心尽力,倾其所学,赢得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耀州区地处黄土高原,水源河流比较稀缺,发展水产养殖难度大,当地群众依势而作发展陆地圆桶水产养殖。陆地圆桶养殖优势在于高密度集约化,缺点在于桶内沉淀大量粪便和剩饵,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容易引起鱼病暴发,增加死亡率。使用EM菌种可有效降解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王珍在前年8月至11月耀州支农期间,从我市自费购买EM菌,教当地的水产养殖户EM菌种复制程序和使用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前年支农期间,王珍注重与这里的每一个水产养殖户交“朋友”,跟踪进行实用技术指导服务,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制订一户一策、一种一策,拿出每一户的可行性水产生产技术“指导书”,指导养殖过程重点注意什么、每个月做什么,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王珍,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农村局点名要你继续去他们那里支农服务,这是东耀合作七年多来第一次来函要人的……”去年11月7日,正在梁垛镇乡下塘口指导水产养殖的王珍接到了市农业农村局的电话。

王珍没有跟组织讲条件,二话未说,打起包袱,再次踏上去耀州区支农的征途。

来到熟悉的山区,王珍就投入到水产养殖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工作。他通过走访,发现苗种繁育生产是制约该区水产养殖发展的短板。至此,王珍确定了此次的支农任务:帮助水产养殖户进行加州鲈鱼繁育,尝试从异地引进培育银鲫、鳊鱼等新品种,增加耀州区的水产养殖品种,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按照科学养鱼要求,推广养殖新品种从前期准备、种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整个流程,前后需要8个多月。他暗下决心,做好了超期支农服务的心理准备。

去年12月30日,王珍迎来60岁生日。那天当地一个水产养殖大户从四川省攀枝花市购进30多万尾加州鲈鱼种苗。山里阴湿寒冷,温差大影响鱼苗成活率,从下午4点等到晚上8点,在王珍的悉心指导下,鱼苗安全入池。等忙完后,王珍吃了两个夹馍就当作了晚饭。

这一户于今年2月底将大部分培育出来的大规格加州鲈鱼种苗出售,获利30万元,还有部分大规格鱼苗留着自己养殖。

罗氏沼虾在西北城市价格高,由于地处高原地带,多年来当地没有人养殖这一品种。今年春季过后,王珍经过认真调研,觉得这里的水质和土壤适合养殖,前期可用陆地圆桶大棚进行苗种培育,当气温升至20度以上,苗种长到2至3厘米,再把苗种放到池塘养殖,9月份就可以上市销售,这样可提高产量和养殖收入。

虽然身处异地,但王珍勇于服务的初心不改,敢于探究的精神越发坚强。他认为耀州区不仅可以引进培育罗氏沼虾,还可以尝试引进培育锦鲤、发展稻田养蟹等。为此,他专门撰写了相关可行性调查报告,获得耀州区水产生产技术推广站认可。

“年中养殖能够增加收入,不影响你年初、年底养鱼。”今年3月底,王珍找到当地水产养殖大户铜川润泽印象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做工作,动员他投资养殖罗氏沼虾,表示自己愿意做义务指导员,提供跟踪服务。

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4月底,王珍联系到了家乡的罗氏沼虾养殖户,将罗氏沼虾种苗空运至铜川市,在该公司进行初次试养就培育成功。

“等到罗氏沼虾苗放到塘里养殖,我才能放下心来。”最近,王珍每天都到大棚里观察虾苗生长情况。

第二次来陕支农服务截止时间是今年5月初,前后共6个月时间。前不久,耀州区农业农村局再一次向我市相关部门进行第二次“紧急”来函,要求王珍再延长支农服务时间6个月,助力当地发展新品种水产养殖。

这一次,王珍再次爽快地领取了支农任务。这样,在陕西省,他成为了参加东西部专业人才对口协作支农服务时间最长的外省科技工作者之一。

“奉献并快乐着。有幸第三次来耀州参加支农服务,我会尽己所能,做好技术跟踪服务工作,促进他们增产增收。”重情重义的王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