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赋能

千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日期:2025-05-19
  • 来源:东台日报

作为江苏省最大县级市,东台以全国工业百强县、长三角绿色农业基地的“双料”身份,在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稳居“千亿俱乐部”。这个县域经济奇迹的背后,“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的持续完善正发挥着战略性支撑作用,为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区域协同注入澎湃动能。

“三网”融合构建发展动脉

从东台出发,两小时可达上海,夕发早至北京,每天60余趟列车、高铁通达全国,南京、上海等地亲朋好友往来过周末已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东台聚焦“铁路提速、高速成网、航道升级”三维突破,持续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盐通高铁开通、高等级公路延伸、航道通航能力升级,显著提升区域交通能级。高铁东台站、综合交通枢纽及海陵大桥等标志性工程,构建起现代化交通节点。当前,连接市区与沿海、东台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东兴高速建设进展迅速,桥梁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路面工程已成功开展上面层混凝土浇筑,即将启动全线路面施工。

临海高速、东张高速纳入省级规划,“一横三纵”高速网加速成型。该网络全面建成后,东台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160公里,密度提升至4.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镇区15分钟上高速、2小时直达上海南京”的目标,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促进旅游资源联动提供坚实保障。

路况良好的县域公路加快镇与镇的联通,三仓、南沈灶、东台三个高速路出口加快高速往来。“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效能持续发挥,县域公路改造、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危桥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连年实施,持续夯实农村发展基石。旅游公路焕发动能,形成了“公路+美丽乡村”“公路+旅游”“公路+产业”等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智慧物流激活城乡循环

凌晨采摘的三仓西瓜、南沈灶青椒等农产品,通过智慧物流次日送达长三角餐桌;工业无人机穿梭176平方公里空域运送医疗物资;内河港与铁路联动降低物流成本的好处即将实现……东台通过“农村公路+智慧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公铁水联运”等创新模式,推动立体物流体系高效纵深发展。

通过建设智能分拣、冷链及物流自动化装配系统,实现农产品“凌晨采摘、午间分拣、次日达”的12小时供应链。三仓西瓜、沈灶青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借力物流升级,走进上海、南京、苏锡常等百姓餐桌,带动农户显著增收。

全市医疗物资运输航线投入试运行,紧急药品配送最快8分钟可达;同步推进的“无人机+快递”项目,有效提升生鲜运输效率。连申线等内河航运提升工程全面实施,中心港作业区投用后将大幅降低大宗商品物流成本。

创新“客货邮”共享模式,依托“农村公路+”模式,建成19个镇级物流中心、312个村级服务点,利用城乡公交运力开展快递配送,实现镇村物流节点全覆盖,既降低农村快递成本,又加速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擘画低空经济产业蓝图

作为江苏低空经济先行者,东台以“造飞机、建基地、抓应用”为主线,构建“制造-应用-服务”全生态体系,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标杆。

东台将低空经济纳入“未来产业”规划,成立专项推进专班,编制三大核心规划文件,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024年获批苏中苏北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176平方公里临时空域通过审批,建成91个起降点,覆盖市区及沿海区域。同步建设的2300亩低空经济产业园,已吸引复能储能、景昕禾航空食品等项目落地。

据介绍,东台拥有现役植保无人机1030架,在主要农作物上的作业服务面积约800万亩次,年作业产值4000万元左右。在医疗领域开通市镇村三级物资配送专线,未来将延伸至上海康养基地;文旅方面打造西溪千架无人机表演、黄海森林公园航拍等新业态;城市治理中广泛应用无人机开展交通疏导、环境监测、林业病虫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构建智慧化管理体系。

立体交通网络的持续完善,正推动东台从“地理枢纽”向“经济枢纽”跃升。东台正以交通优势重构区域经济版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东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