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脉传播大爱 续西溪天仙缘新篇

  • 发布日期:2025-05-19
  • 来源:东台日报

东台,依海而生,拓海而兴。西溪是两淮海盐文化的起源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发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春轩塔屹立千年,北宋三相为民造福的惠泽延续至今。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溪景区开启多元文化盛宴。养生、演出、展览、活动精彩纷呈,市民游客共赴文旅之约,畅享美好假日时光。中医养生、非遗市集与实景演出,解锁度假的升级版本。东台发绣、鱼汤面、陈皮酒特色非遗引人入胜。草市街、逅海演艺节目精彩纷呈……以千年文化为底色的东台西溪,正努力用创新创意的活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非遗文化可知可感可触,给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体验。

融汇传承

千年文脉润泽

城市有着历史记忆,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才能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西溪景区融汇海盐文化的民生之爱、仙缘文化的不凡之爱、历史文化的自然之爱,三相文化的家国之爱,孝贤文化的慈孝之爱,非遗文化的生活之爱,"大爱西溪"文化IP应运而生。

西溪景区将海盐、仙缘、三相、孝贤等文化及非遗文化活化,先后打造董永七仙女文化园、逅海街区、海春塔苑、草市街、汉潮街、犁木街等景点,并与西溪植物园互动串联,形成3平方公里的西溪景区。西溪景区文化底蕴深厚、主题特色鲜明,让游客了解历史文化,体验非遗传承,感受大爱情怀。

西溪景区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智慧旅游景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影视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品牌,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和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每年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江苏沿海靓丽的文化名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独树一帜的旅游新地标。

焕新蝶变

发展动能提升

西溪景区围绕“一个国保、两项国家非遗、三任宰相”的文化资源,改造提升西溪古城、董永七仙女文化园等文旅载体。开设《西溪讲堂》,邀请王立群、纪连海、马未都等文化名家开展文化讲座120余场。收录2项国家级和41项省市级非遗项目,促进非遗文化的创新转化。以“董永传说”为背景的《天仙缘》实景演出和《寻仙缘》夜游演艺,已演出近千场,累计观众人数超百万。《天仙缘》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沉浸感全面跃升的《天仙缘》也于今年五一试演。推出非遗美食地图,引进128种中华名小吃和本土美食,推出“寻味西溪”美食地图打卡。

西溪景区坚持多元业态与文化资产碰撞,推出高品质的夜游、夜演、夜宴、夜宿、夜娱产品。草市街和汉潮街营造古风场景和互动演艺;逅海特色夜消费文化街区建成三相阁、天幕街、沉水空间等多个地标;犁木街特色里下河风情民宿别有韵味,借千年三相遗址,打造情境剧《范仲淹》,吸引游客体验超30万人次。

依托省级影视基地,搭建实景拍摄基地。深化与万达影业、江苏省影业集团等合作,加快培育影视文化新业态。创作拍摄《西溪传奇》等影视作品16部,吸引近150家影视公司入驻。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构建差异化体验内核,举办爱情文化、孝贤文化系列活动和“宋韵肆集”等民俗活动,吸引多项省、市级活动落地西溪,通过场景化体验引流变现,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市场。

聚力攻坚

文旅高质发展

西溪景区围绕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努力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重要节点,全面提升景区质态和功能配套,持续增强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紧扣创建标准,围绕3.2平方公里创建范围,拉整基础框架再提档,提升景区接待承载力。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交通等硬件标准建设。升级景区智慧旅游系统,优化天仙缘小程序功能,丰富移动终端操作体验,提升游客游玩便捷度。

坚持以创建促发展,精心编制海春轩塔、通圣桥、八字桥等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对董永七仙女文化园进行深度主题化改造升级,持续擦亮“国家级文保”“国家级非遗”两张特色名片。打通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点的通道,留下传统记忆,丰富文旅体验。

注重以创建优服务,全面提升一线对客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突出以创建扩影响,专业策划品牌运营,开展城市品牌推广,先期在南京、盐城等地布局开设东台鱼汤面馆和董哥哥包子店,进一步扩大景区社会影响力。研究年轻人的消费逻辑,打造契合时代的审美产品,挖掘他们的消费势能,为景区发展增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