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共建美丽海湾

——东台北段美丽海湾建设记略

  • 发布日期:2025-05-16
  • 来源:东台日报

沙洲壮阔、苇荡清幽、万鸟齐飞……东台北段美丽海湾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景致。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优先,厚植生态底色,全面放大“世遗效应”,扎实推进东台北段美丽海湾建设。东台北段以生态型美丽海湾建设为目标,北起与大丰交界处,南至梁垛河口,与条子泥接壤,岸线长19.06千米,面积143.21平方千米。平原森林、沿海湿地、候鸟天堂组成的生态景观天下无双。

这里,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

这里,铺展琉璃之境,流淌璞玉之魂;

这里,海天一色、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这,就是东台北段美丽海湾。

以环境起笔书写“水清滩净”佳作

东海前进波与黄海旋转波于东台沿海交汇,海区形成世界规模最大、南北基本对称的辐射状沙脊群。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条子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全球典范”,赢得海内外赞誉。我市全面放大“世遗效应”,建设东台北段美丽海湾。

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推进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提升沿海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梁垛河、东台河等入海河流整治工程,推进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改造城镇污水管网,东台沿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采用高效节能、易于管理、稳妥可靠的活性污泥A/O工艺提质增效。开展沿海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专项行动,力求达到养殖尾水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东台北段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治理思路,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提升沿海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化岸滩垃圾管控力度。

我市逐级细化岸滩巡湾工作流程,强化岸滩、海漂垃圾管控力度,保持湾内海滩和海面长期洁净。落实海滩垃圾清理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入海河口和海滩垃圾清理,系统构建完善的海滩垃圾治理长效管理与奖补机制,形成常态化海滩垃圾综合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2021-2024年,海湾内富民桥、海堤桥断面水质均保持Ⅲ类,岸滩和海面长期保持洁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

以生态落墨描绘“鱼鸥翔集”画卷

我市依托不可复制的生态禀赋,守护“一片海、一道湾、一座林、一只鸟”,开展东台市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景展现“蓝绿交汇”。

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秉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恢复原生自然湿地生境,修复海岸带湿地1250公顷。2020-2023年,海湾湿地面积115.7664平方千米、自然岸线长度8.67千米均保持稳定。

东台北段一切均基于自然而为、生态优先,近两年整治互花米草约15000余亩;近五年放流文蛤种贝约350万粒,增殖放流大黄鱼、黑鲷等海洋生物苗种3亿尾,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近三年组织培训400多批次、观鸟活动40多场,推动形成保护海湾、保护鸟类的良好氛围。

建立湿地保护、鸟类迁飞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合作基地,海湾内生态功能、物种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东台北段及周边湿地记录到鸟类达414种,其中国一21种、国二71种,最大的单个鸟群超过5万只,涉禽种类创世界之最;世界上仅存约500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在此觅食、换羽,全球濒危物种小青脚鹬观测记录也在不断刷新。

根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东台北段有苏铁、水杉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有麋鹿、勺嘴鹬等国家级保护动物30种;另外,还有河蚬和中国淡水蛏2种清洁水体指示种。

以制度挥盾守护美丽海湾建设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生态灾害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提升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能力;编制印发《江苏东台滨海湿地修复概念规划》、《东台市湾(滩)长制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法规、政策、行动计划并严格落实;加强区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分析、利用能力。同时,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施海洋资源生态补偿,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2年全部拆除巴斗村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所有养殖虾棚及生产设施,全部完成塘口原貌修复任务,恢复塘口原貌。

巴斗村在不断优化传统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基础上,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率先打开渔旅发展的新格局,点亮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探索发展文旅、渔旅融合产业,实施基础设施重点改造,新建旅游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出新;常态化开展湿地巡查防护,宣讲湿地的重要性,牢牢守住“蓝色巴斗”的饱和度与纯净度。巴斗村先后入列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环境适宜度高。

崇尚自然、保护生态。我市将继续扎实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湿地保护修复等各项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建设“海、林、滩、鸟”交相辉映的东台北段美丽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