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三甲新征程 服务百姓再出发”系列报道①
民生有“温度” 健康有“质感”
- 发布日期:2024-09-24
- 来源:东台日报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争先立潮头。1941年,东台市人民医院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从抗日战争的简陋医务室到新时代的高楼崛起,已具规模。历经83载风雨兼程,一代代东医人,始终铭记“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东医精神,砥砺前行,将医院发展成为一所集急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数智、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关心支持下,市人民医院把保障好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人民放心的医疗。作为区域内龙头医院,不断发挥示范引领,聚焦基层百姓就医难点痛点问题求突破,以一流医术造福一方百姓,当好县域百姓健康“守门人”。
聚焦“开大刀、看大病”,推动“大病不出县”
今年初,50岁的谢阿姨走出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移植仓,她握着医护人员的手一遍遍说着感激的话语。看到“重获新生”的妈妈,女儿也泪眼婆娑,除了感谢医生和护士外,还特别感慨了“没想到我们东台现在也能治疗这种病,不用去大城市”。谢阿姨成为全市首例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的患者,标志着该院实现区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零”的突破,“家门口”治疗疑难危重血液病取得跨时代发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在特定时期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保存,并在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后,将造血干细胞回输,以促进患者恢复或重建造血功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是医院血液科目前急需开展的一项技术。此前,我市同类患者需到外地大医院就医,既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先后派出医护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指导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医院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做好技术准备。目前,科室已累计开展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下一步,科室将聚焦常态化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力求在家门口解决更多血液“疑难杂症”。
市人民医院始终以百姓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攻克医疗技术难关。这样的“突破”在市人民医院已屡见不鲜。
“多亏了顾博士,让我不仅腰杆挺直了,还收获了珍贵的爱情……”53岁的丁女士患有肺结核长达30余年,并伴有继发结核腹膜炎及腰椎结核,因家境困难,一直未就医。随着时间的推移,腰背部后凸畸形严重,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丁女士慕名找到顾庆国博士,确诊为腰椎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以及伴腰椎双侧旁巨大脓肿。面对这一复杂病例,顾庆国博士团队展现出了高超的医术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为丁女士施行了胸腰段后路切开减压+脓肿清除+截骨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此次手术是该院首次实施,属于重大疑难手术,对手术团队技术水平要求极高。经过长达6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为丁女士挺直了腰杆。
2020年12月,顾庆国作为特殊人才被市人民医院引进,当年就完成了126例脊柱外科手术。脊柱手术因耗时长精度细、难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易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才被称为脊柱外科的“禁区”。但对顾庆国来说却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顾庆国来到医院后不负众望,类似的手术已经成功施行了600余例。“花钱少、看好病”,当地和周边地区的脊柱病患者口口相传,纷至沓来。
心脏大血管手术涉及麻醉、影像、护理、重症等科室,号称外科领域的“天花板”。今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邵永丰教授团队指导下,该院胸心外科又相继完成了首例微创“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为患者成功“补心”并康复出院,填补了我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技术空白;成功完成一例“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房颤消融+左心耳切除手术”于一体的高难度复合式手术,同时也成功完成了该院首例房颤外科消融术。9月,在邵永丰教授团队指导下,在全院多学科密切配合下,团队历时7小时成功为一名严重创伤患者实施主动脉全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目前,胸心外科团队已为9名患者实施心脏大血管手术。
聚焦精准微创诊疗,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前不久,家住东台镇四灶村的李先生不幸查出肝脏恶性肿瘤,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经沟通,李先生当即决定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手术团队为其实施了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门静脉取栓+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低分子肝细胞癌,结果证实了手术团队的判断。“没想到在家门口这样的大手术也能做,还是微创手术,不光节省了费用,家人照顾起来也方便。”李先生一家表达了感激之情。
22岁的万先生发现自己双侧乳房明显增大,为此闷闷不乐,颇感尴尬,确诊为男性乳房发育。甲乳外科团队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详细讨论,决定行腔镜下双侧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手术切口只有5cm。术后,万先生对手术非常满意,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34岁的张女士体检发现子宫肌瘤1年半,并且半年来逐渐增大,担心手术创伤及复发,一直忧心忡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接诊后,认为张女士年轻,应当尽量保留子宫,可以在腹腔镜下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后再挖除子宫肌瘤,一方面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有利手术顺利进行,也可以减少术后肌瘤复发,解除患者后顾之忧。最终手术十分顺利,出血量不过几十毫升。
……
过去腹腔手术的“开膛破肚”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现在,身上打几个小孔,就可轻松祛除患者的病痛,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目前,微创技术已在医院外科、内科、骨科、妇产科、内镜中心等科室落地生根,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医院微创技术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力求通过最小伤口,解决最大问题。据了解,市人民医院微创手术量占比由2020年的17.01%上升至现在的25.23%,位于全省医院前列。
此外,医院正在加快提升内镜诊疗技术,从传统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等,逐步扩展到胆道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支气管内镜等新型的内镜技术;从单纯的内镜下检查扩展到内镜下治疗;从简单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扩展到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切除等复杂的内镜治疗技术,真正做到超级微创内镜技术的精准化。消化内镜中心可常规开展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胆总管良恶性狭窄胆管支架置入术、消化道早癌ESD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内痔内镜治疗、阑尾炎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和组织胶、硬化剂治疗等多种技术。呼吸内科常规开展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经超声支气管镜纵膈淋巴结活检、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肿瘤切除、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及取出术、内科胸腔镜检查术等多项技术。
聚焦“一老一幼”,提供最贴心医疗服务
“一老一幼”是生命的两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市人民医院以医疗技术提升,用心用情为“一老一幼”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5月29日,102岁超高龄老人韩老爹从市人民医院骨科出院回家。20天前,老人在家中意外摔倒受伤,到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被确诊左侧股骨颈骨折。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自行愈合的几率极低。以前,多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老人会因肺部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去世。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骨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为老人保驾护航,历时1小时左右,手术圆满成功,再次刷新了院内手术救治高龄老人年龄的纪录。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不断强化能力提升、团队配合,通过手术救治高龄老人的数据逐年在上升,患者年龄界限一直在突破,老年医疗健康服务快速提升,每年为70岁以上老人手术达1.6万人。尤其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现状,医院建成高质量的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建设单位”,可开展慢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等复杂介入手术,以及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超声,急性心梗介入治疗,起搏器置入术,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技术,为更多老年患者带去新希望。
在持续提升儿童诊疗能力方面,近年来,市人民医院联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现长足发展。目前医院儿科已能独立开展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儿外科常规开展儿童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阴茎下弯矫直和皮瓣转移术、阴茎成形术等手术。
去年9月,2岁的乐乐在家食用花生时误呛将半粒花生米嵌顿在主支气管。医院儿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携手,决定立即在全麻下给予患儿硬式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成功在声门下约1cm处见到卡塞在主支气管的半粒花生并顺利取出。一年多时间来,科室已通过支气管镜技术抢救4名气管异物儿童,为300余名儿童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术,快速、精准解决患儿痛苦。
“近几年,我们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地落实。”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医务科主任王桂宏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达65.07%,其中四级手术量实现翻番;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346项,手术种类从2020年的405个提升至874个,平均住院日降至7.02天。
下一步,市人民医院将紧扣“大综合、优专科、强急救、重预防”的目标定位,依托省内外头部三甲医院,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重点聚焦急诊急救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关乎百姓重大健康问题的诊治能力提升,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高品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