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田园美 绿在骨子里”系列报道③ 数字赋能“图账网” 绿色循环焕新彩

  • 发布日期:2024-12-26
  • 来源:东台日报

12月20日中午时分,在头灶镇潘港村6组薛云香蛋鸡养殖场内,一辆小型农用车装满鸡粪后,工作人员不忘拍照上传相关信息,随后车辆才缓缓出发,驶向三公里外的农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薛云香指着安装在高处的摄像头说:“上面有监控,车上也有定位,车辆的一举一动市里、镇里、村里都能实时监控。”

今年,“东农云”大数据平台在我市正式启动运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智慧追溯系统是其重点打造的七大应用场景之一。该系统聚焦养殖户、网格员、粪肥经纪人、粪污处理企业“四类主体”,精心构建全市小型及以上规模养殖场主体信息“一张图”、粪污利用“一本账”、养殖监管“一张网”,实现养殖实时动态可监测、粪污闭环处理能溯源、常态巡查监管有依据的目标。走进大数据中心,蔚蓝色的大屏上,实时展示着各类数据及场景。点击“一张图”,不仅能够总览全市畜禽养殖场的数量、存栏数量、养殖规模、粪污产生及处理量等情况,还可查看全市4227家小型以上养殖主体的详细情况,像存栏量、蓄粪池容积、环保备案、鸟瞰图、监管公示牌等实时信息一目了然。

“一本账”全流程记录了养殖主体的粪污从收集、清运到处理的各项数据,并且结合车辆轨迹,实现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全程溯源。点击车辆起点,可以看到粪污收集时的图片;点击车辆终点,则能够看到粪污还田的图片。

在“一张网”中,小型及以上养殖场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对粪污储存区域进行监控。各镇村设立了账号,网格员在家中就能打开手机查看所负责养殖场的蓄粪池及周边情况,方便日常巡查。平台会依据粪污产生量、蓄粪池大小及转运记录等进行精准测算,一旦某个养殖场的粪污达到蓄粪池容积的80%以上,便会向网格员推送预警信息,督促其尽快安排清粪工作。

为将“图、账、网”落到实处,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开发了养殖端、经纪人端、有机肥厂端、网格员端4个微信小程序。目前,养殖场二维码、“一户一档”的建档率基本达到全覆盖,粪污储存区视频监控的安装比例达90%,全市现有的234辆吸粪车也全部安装了定位跟踪设备。养殖户可对养殖场基本信息动态更新,关键信息需经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完成更新,同时自行处理粪污的情况需实时反馈给平台。经纪人在收集、利用环节,手动录入收集量,并拍照上传,系统会以水印方式自动记录时间、地点等信息。有机肥厂及时登记肥料销售的数量、日期、去向等信息,且拍照上传。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点击相应按钮拍照并上传巡查照片,系统会自动记录巡查时间、地点以及巡查情况,若发现问题,点击问题按钮,拍照上传问题照片,镇管理员就能同步看到问题信息,及时督促整改。

畜禽粪污处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资源化利用。当地通过创新“种养结合、利益链接”的运营机制,建立起可复制、可推广的粪肥还田运行服务模式,按照“谁产污谁付费、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采取“财政补一点、养殖主体出一点、种植主体掏一点、服务主体赚一点”的办法,建立养殖主体与种植主体之间良性合作。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处理固体粪污36万吨,液体粪污26.9万立方米,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累计还田固体粪肥9.01万吨、液体粪肥25.63万立方米,累计减少化肥用量1930吨,节约肥料成本1100多万元。

江苏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牛粪2万余吨,再加上从附近养鸡场收购的鸡粪、秸秆、菌菇下脚料等种植业废弃物1万吨,形成了“奶牛养殖—牛粪入沼—沼气发电—沼渣生产有机肥—沼液还田”的种养加一体化产业链。自产的有机肥可替代26.4%—27.8%的化肥,所产水稻、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同步提升,每亩年增效益近200元,成功获得有机稻、米认证。

在水乡溱东,江苏十月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麦子收获耕翻后、水稻分蘖期以及水稻收获前,直接从贮存池或周转池通过管道或运输车送肥,有效控制水稻的稻叶蝉、白粉虱、纹枯病、小球菌核等病虫害,所产的溱禾留胚大米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