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物栖息美好家园

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纪略

  • 发布日期:2024-11-09
  • 来源:东台日报

水天一色、盐蒿渐红、鸥鹭齐鸣、万鸟竞飞……壮观的一线潮,粗犷的红蒿地,奇特的滩涂森林,秋天的条子泥湿地不加掩饰地袒露出她的自然奔放之美。




守护万物“和谐家园”




不久前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印发了第二批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试点项目入库名单,东台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等15个项目入选。

“生态岛”是我省探索生态保护的新模式,旨在通过科学、积极、适度的人工干预,串“珠”成“链”,提供适合生物栖息、繁衍、迁徙的良好环境。“生态岛”试验区指在长江沿线、大运河沿线、沿海湿地、低山丘陵等流域海域区域,根据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分布,以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以1个或多个县(市、区)为单元,科学划定的片区。“岛”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像岛一样的区域,可以是具象的天然岛屿,也可以是具备一定生态完整性的自然地理单元,如河口、山体、湖泊等。

2022年,江苏省发布了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等系列文件。我市积极响应省厅要求,条子泥地区作为生态岛试验区的创建区域,经多轮评审核查,已于2024年9月9日正式纳入省级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库。东台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位于全省生态岛“四带三区多点”总体布局中的“滨海珍稀候鸟保护带”,是38个重点节点之一,属一级“生态岛”试验区。

相关人士认为,“生态岛”体现了系统思维、全局意识,重塑生态治理格局也要打破原有政府部门单打独斗的监管方式,并坚持源头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环境容量。


打造生物“安居胜地”





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范围为梁垛河口以南,条子泥观潮区以北,东至堤外500米滩涂,面积总计1686.47公顷,基于条子泥湿地突出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沿海滩涂为生态廊道,连接黑嘴鸥繁育栖息地,科学规划高潮位栖息地生态踏板,串联条子泥候鸟栖息地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涵养、生态恢复、生态踏板、生态转化四个区域。

条子泥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湿地,是极危物种勺嘴鹬全球种群超过50%个体的秋季停歇地和换羽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的全球三大繁育地之一,是除麋鹿保护区外全球最大野放麋鹿种群栖息地。试验区的建设实现区域生态格局优化,滩涂、养殖塘、“720”为代表的高潮位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的连通性进一步增强,生境质量指数进一步提升,对勺嘴鹬等迁徙水鸟的承载力稳步提高,条子泥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这一世界上最为吸引人的候鸟迁飞区的关键枢纽。

我市加快推进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优化、动植物生境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全过程,切实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围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重点物种保护”“动植物生境改善”“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开发利用”开展八项重点工程:条子泥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工程,已选定观测站建设位置,明确站房观测功能设置,正在推进观测站建设方案筹备工作;条子泥湿地监测实验基地建设,已完成科研基地实验设备采购布置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宣传相关app开发,结合鸟类智能监测平台的识别服务模块正在开发;黑嘴鸥繁殖地生态恢复工程,已完成本年度繁殖期巡护、管理任务;高潮位栖息地营造工程,已开展初步修复方案设计和预设地块布局;互花米草清除区生物替代工程,已基本完成互花米草清除工作;条子泥展示区建设及生态科普宣教提升工程,已完成构筑物改造和标本采购布展;滨海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已建立联合创新中心,目前正在孵化课题研究。


鸟类共舞“畅享盛宴”

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在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条子泥湿地徐徐展开,广阔无垠的滩涂如大地铺就的金色画卷,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极目远眺,海天相接处,各种珍稀鸟类自在觅食,为宁静之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漫步条子泥,每一次与自然的邂逅都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在这里的完美融合。

东台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金名片日益擦亮的背后是退渔还湿、湿地修复、互花米草治理等生态保护措施的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因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心节点和关键区域,条子泥湿地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这里中转、停歇、繁殖。最近的调查记录显示,条子泥湿地2024年秋季迁徙期累计记录到水鸟66种、共101万余只,单次调查最大数量为30余万只,去年同期约为25万只,同比增长了20%。

生态好不好,其实就看这鸟多不多。我们惊喜地看到,现在在条子泥出现的珍稀鸟类的种类不断丰富,数量持续攀升。比如说“鸟中大熊猫”勺嘴鹬,全球约600只勺嘴鹬,每年会有一半以上来到条子泥湿地。秋季逐渐转凉,它们会在这里停留两三个月,进行持续觅食以增肥,为后续飞往越冬地积蓄能量。

科学的保护措施、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条子泥湿地的精心呵护,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市以“世界的眼光”呵护生态净土,走出了一条“政府+科研+公益组织”的湿地生态修复模式。持续不断推进湿地修复候鸟保护工作,开展湿地保护调查研究,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破解高潮位候鸟栖息难题,使“鸟类天堂”更加宜居。

条子泥湿地,不断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持续推进湿地修复和候鸟栖息地保护,聚力创树鸟类迁飞通道沿线生态保护标杆。东台沿海正不断加大湿地修复保护力度,聚力打造 50公里长、近十万亩的海岸生物栖息保护带、人鸟和谐友好社区,努力扛起候鸟迁徙保护的国际担当,为构建生物保护命运共同体发挥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