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今日东台>综合动态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 发布日期:2023-09-25
  • 来源:东台日报


名特优农产品展

“这是风铃椒,我们新培育的品种,可以泡茶喝。”在丰收节名特优农产品展区,南沈灶镇青椒种植大户徐仁书站在展台前,向来客热情介绍。展台上的各式辣椒,不仅能炒着吃,还能当做盆景观赏,有效拉长产业链,增加椒农收入。

当天的名特优农产品展区,五颜六色的果蔬、鲜活的海鲜、丝滑的茧丝绸、造型别致的女贞等农产品琳琅满目,各展位更是各显神通,吸引大众眼球。约一米长的冬瓜雕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字样,绿油油的苗木被精心修剪成爱心、五角星状,黄澄澄的南瓜、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堆出仓廪殷实的情景……慕名而来的市民品鉴选购,与农民朋友一起共享丰收成果,共促乡村振兴。

据悉,全场共设30个展位,有农产品精品区、果蔬区、粮油区、茧丝绸区、水产品区、畜产品区等,充分展示镇区名优农产品丰收成果。同时设立耀州农产品区,展示苏陕结对共建成果。并举办“我为家乡代言”农产品电商直播比赛,营造浓厚的庆丰收氛围。

农机装备展

“这是我们和苏州大学今年刚研制的家蚕自走式智能给桑机,可代替人工对大蚕进行自动饲喂,喂桑量和速度均可调节,喂桑效率是人工的3-5倍。”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陈辰热情向与会嘉宾推介智能农机。

从全省范围内“体格”最大、高达240马力的无人拖拉机,到改装了智能监测设备的液压翻转犁、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机、收获机,全程无人操控、智能化作业,数十台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智能农机像大明星般亮相,占据本届农民丰收节第一展位,引人注目。

农业庆丰收,创新唱主角。这些智能农机占据C位集中展示,给丰收节活动注入了满满科技感。现场进行的无人机植保、“小火车”运西瓜等演示操控,吸引众人驻足围观,智能农机展无意间也成为了一场科普秀。

抢抓智慧农业新风口,我市正积极创建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全市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86%。今年6月,我市从植保飞防到栽插、稻收割、烘干、秸秆离田,全程作业实现无人化,无人农场建设被央视大篇幅报道。智能化、数字化正引领东台农业实现新跨越。

文旅非遗集市

百坊园非遗集市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彩绘葫芦、花灯、麦秆画、时堰木雕等各色非遗产品一字排开。学生们沉浸在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中,欣赏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粹,感受经久不衰的魅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董永传说、东台发绣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东台鱼汤面、陈皮酒等41项省级和地方非遗资源,积极推进非遗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中。

“这里的非遗文化内容丰富,能近距离感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东台实验小学学生黄妍初说。发绣非遗项目传承人陈伯余告诉记者,今后,将让更多绣娘进入学校,现场传授技艺,吸收更多新鲜血液进入发绣行业,为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微薄之力。

农民趣味运动会

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趣味运动会同步进行。推稻米、挑担子、套蔬菜……寓运动于劳作,融比赛于娱乐,赛场“农味”丰富,“趣味”十足。

稻米推车赛现场,选手们推着装有50斤稻米的独轮车绕过重重障碍,比试谁用时最短;蔬菜套圈比赛,村民们以家庭为单位齐心协力把礼物“圈”回家;挑担子接力赛两两对决,各组选手不仅需要负重前行,还要敏捷地捡拾起地上的果蔬稻米;拔河比赛最为激烈,大家挽起裤腿,攥牢麻绳,在一声声加油鼓劲中奋力将胜利的果实拉向自己。活动现场,磨豆子、撒网垂钓等活动也吸引不少人围观体验。

“就像是我们在田间劳作,用有趣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正是农民辛勤劳动收获成功的过程!我觉得既开心又有意义!”梁垛镇运动员顾芳芳说。东台镇运动员陈静在取得比赛胜利后高兴地表示,“心情就像大丰收了一样激动,很荣幸能参与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祝愿我们的祖国五谷丰登、繁荣富强!”

乡土美食品鉴

鱼汤面鲜美、酥儿饼酥脆、陈皮酒醇香……丰收的味道格外甘甜,也最为隽永。

甘港美食集市里,既有工艺考究的“非遗”珍馐,也有寻常巷陌的小吃茶点、田间地头的乡土美食。安丰年糕、溱东菱藕、蹲门大饼、后港茶干等16个摊位一字摆开,集中展示我市近20种特色美食、地道小吃。

“吃一碗想三年”的东台鱼汤面源于乾隆年间,热气腾腾的鲜美味道让人垂涎欲滴。非遗产品许河猪头肉味道清香,日销售超千斤。安丰草炉烧饼外脆里嫩,现烤现吃,“烧饼发的老酵,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摊主冯爱明做烧饼42年,手艺深受顾客喜爱。

东台臭干、富安酥儿饼等摊位同样围满食客,在他们的味蕾里,这些美食也是儿时的味道。“就像后港茶干,吃上一口,满满的回忆!展示了东台特色,非常棒!”游客刘慧慧对家乡美食赞不绝口。

农耕文化体验

古色古香的百坊园里,一场农耕文化的传承之旅从这里开启。

戏坊里,唱响丰收的戏曲专场表演浓情上演,让宾客们尽情体会丰收的喜悦。孩子们“沉浸式”打卡豆腐坊、酒坊等民间作坊,现场体验石磨制豆腐、土法酿酒等传统手工艺,近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学习农业农村知识,体味民间乡土气息。

“要把豆子放到石磨里,磨好久才能出来一些豆浆。每当豆浆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很辛苦,但是又很开心。”廉贻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欣雨在体验古法石磨豆浆后,意犹未尽。她告诉记者,以前只知道豆浆很好喝,今天亲手来磨,感觉很不容易,也很有意义。

自稻田画观景台眺望,一望无际的稻田从近处向远方延伸。十余名小学生走进自然田间课堂,和工作人员一起探索大米的一生,感受农田耕作的苦与乐。参加研学课堂的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大米是怎么从绿色变成金色的,觉得很神奇。也更加明白了粮食的重要性,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养成节约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