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今日东台>综合动态

弶港镇依海兴业开拓新格局

  • 发布日期:2023-09-20
  • 来源:东台日报

最近,刚从远洋公司退休返乡的韩东明又被高薪聘为工程运维船的轮机长,助力沿海风电挺进深蓝。

弶港渔民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口期快速转型,变驾海驭鱼为追风“触”电,已拥有钢质船舶50多条1万多个吨位,从业人员达300人,每年从海上风电工程运维中获得劳务收入超亿元。

近年来,弶港镇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坚持依海兴业、护海养海,通过整合渔业文化、红帆文化、世遗文化和海滨风情等元素,不断彰显临海特色。集镇通过有机更新实现脱胎换骨,以渔歌里为核心板块主打海鲜的弶六路美食街区,餐饮店增至50多家。巴斗村利用旅游一号线重要节点优势,建成海鲜美食一条街,集聚渔家风情小吃、民宿20多家。小有名气的弶小楼每天营业额近万元,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现在每年到弶港观光游玩的客人不少于10万人次,形成以海鲜餐饮带动海边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依海兴业,传统海洋捕捞业通过减船转产,实现从小木船到大钢船、从流动刺网到新兴定置作业、从近海小取到深海捕捞的三重跨越,去年实现产量1.63万吨、产值3.94亿元。海洋养殖通过增殖放流有效保持养殖海域内生物生态平衡。高涂养殖通过示范引导、精品鱼类养殖技术推广和工厂化养殖模式建立,先后培育成国家级示范养殖场3个,华大、光亚、苏泰等龙头企业鳗鱼养殖池达9975亩。实施生态精养工程,青蟹等新品种引进及“青蟹+梭子蟹+小白虾”混养模式的推广,使单产收入增至近2万元。去年全镇养殖产量突破7万吨、产值超13亿元。除养殖收入外,持证海域改革原有的小组协商承包为面向社会公开竞包,每年给9个渔村带来集体经营性收入1500多万元。

延伸加工,以海天为龙头的鮰鱼加工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镇农投公司加强与海生等海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利用弶港文蛤、弶港泥螺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注册商标、精美包装,提升加工能力和市场销售份额。去年,全镇20多家冷冻、罐头等加工企业创造产值6.23亿元,比上年增长4倍多,实现捕养海产品加工率72%以上。今年,蹲门、巴斗、新港先后在抖音平台开设专店,将海产品带进直播间,在关注度提升中扩大市场知名度,文蛤、泥螺、海蜇、麻虾酱等线上销售总额突破50万元。

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该镇更加注重保护利用并重。先后退渔还湿1.7万亩,建成蹲门湿地湾公园。去年,又将巴斗村大量鱼塘还湿,形成万鸟齐聚的栖息地和“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