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把乡村振兴的答卷写在既富又安的大地上

富安镇党委书记 储开华

  • 发布日期:2023-04-20
  • 来源:东台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认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要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文章,必须找准定位,靶向发力,久久为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聚焦党的建设,稳固乡村发展

办好农村事情,实现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将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各环节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实施“头雁”计划,注重从忠诚、情怀、能力、品行和口碑5个维度选好“带头人”;推行“群雁”模式,加强学历提升、业务培养和实践历练,充分调动基层干事创业激情;建立“雏雁”机制,实行党员发展积分量化管理,引导党员在环境整治、农房改善和强村富民等工作中争当战斗员。聚力打造熠印生徽、勤“茧”致富、“旭日升持以恒”和五“富”临门等党建服务品牌矩阵,因地制宜形成“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组织引领、利益链接、带动增收、整体提升的抱团发展机制。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组织党员干部带着“柴米油盐”下去,带着群众“急难愁盼”上来,量体裁衣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党建服务乡村由“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转变。

二、要聚焦产业兴旺,夯实乡村基础

从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始终锚定“印机小镇”定位,紧紧扭住高质量项目这个“牛鼻子”,既抓顶天立地的“链主”招引,又抓铺天盖地的“链条”集聚,精准开展印机补链、延链、扩链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加速项目落地达效,为工业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促进企业“小转规”,以“党建+园区+企业+高校”模式,党政搭台、校企唱戏,依托武汉大学、西安理工等高校,建立“匠心生徽”印机学院,培育输送专业“定制人才”。

三、要聚焦宜居宜业,加快乡村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必须立足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舒适、生态空间亮丽,聚力提质、提效、提品。开展“丝路拓思路,心语有新语”为民服务活动,逐步形成勤“茧”致富等N个产业合作社、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实现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公共服务全民覆盖、城乡一体、合理统筹。围绕“村村可直播、户户可卖货”的目标,开辟特色“农业+旅游+电商+富民”的新途径,组织召开“快递进村、产品出村”工作推进会,打造丝蕴电商服务站,实施“把主播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主播”的“双培”计划,让“绿水青山”触网,为“金山银山”接单。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发展城乡结合的“富北阡陌桑田园”“龙港梨园风光带”“富宝无花果园”“元九小游园”等农业旅游项目,打造充满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的生态田园旅游线,提升绿色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要聚焦安定和美,创新乡村治理

切实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以及每月20日党员活动日,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打造“富安堡垒”理论宣讲、“富安桃李”教育服务、“富安丝路”文化服务、“富安氧吧”健身服务、“富安E站”科技服务等5大品牌,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扎实抓好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提高保险覆盖率等工作,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