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飞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口”
- 发布日期:2023-02-13
- 来源:东台日报
从风光旖旎的美丽海湾条子泥,到水韵灵动的里下河水乡;从绿意盎然的产业园区,到洁净智慧的生产车间;从机关部门绿色办公,到现代家庭绿色消费……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精心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其一条路径,就是绿色低碳发展。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风口”上起飞,东台正试点先行,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时代进步大趋势跨越发展最优解
我们正处于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格局,面临着要素供给越来越紧的巨大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走出一条彰显东台特色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选择。
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低碳技术成为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欧美日韩及国内主要经济大省纷纷提出绿色新经济增长战略,谋划布局面向未来的低(零)碳产业体系。苏州是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南京正在打造“低碳先锋城市”;无锡全域推进“双碳”示范区建设;盐城全面布局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兄弟县市竞相发力、你追我赶。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唯有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劲头,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大通道,才能在竞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
我市拥有优越的生态禀赋,良好的产业基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最能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最能彰显独特的竞争优势。
8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年复一年地向东延伸,把数以万顷的大海变成了广袤的绿洲。在千百年依海而生、拓海而兴的奋发征程中,先民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灿烂的文化传承、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风尚。从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到以对人类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精心呵护自然环境,美丽海湾条子泥成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候鸟俱乐部,成为举世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获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超过520万亩林木、湿地、农田面积,年固碳能力超过600万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PM2.5浓度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新低,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三,年度生态环境综合考核指标列盐城第一……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我市产业经济量质并举,高端提升。去年我市新晋全省县域千亿俱乐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三新两特色”五大主导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占制造业比重提高到7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成为我市成长性最高、前景最广阔的地标产业,集聚规上企业141家,产品涵盖3C零部件、5G通信、半导体、物联网、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10个行业23个门类,可生产关键零部件超600种。新能源产业依托我市沿海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吸引了国家能源集团、鲁能集团、中节能、上海电气等一批央企、国企抢滩发展,新能源装机容量达237.1万千瓦,发电量43.25亿千瓦时。随着晶澳科技、智泰储能电池等2个总投资100亿元的重大项目的落户,我市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快速实现从能源开发到产业发展的巨大跨越。高端装备产业形成造纸机械、印刷包装机械、高端纺织机械等十大特色系列,可生产机械装备产品116类……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现代物流、创意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康养”“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
建设美丽新东台,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高颜值”的康养旅游休闲胜地……这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平原森林、候鸟天堂、生态湿地”,而且有像珍珠一般撒落在全市各地的一处处城市生态景观、一个个特色田园乡村。行走在东台大地上,处处为景、步步皆画。黄海明珠金东台,不仅是东台人的宜居家园,也是让上海人、苏南人青睐的生态大公园。
精心织美“双面绣”绿色发展齐作为
绿色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包括优化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做美生态与经济“双面绣”,要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统筹推进产业提升、城市扩能、造福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一方面,厚植生态底色。更大力度推进海岸带湿地修复,让“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东台条子泥”赢得更多关注、获得更多美誉;另一方面,勇当“碳”路先锋。高标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52个重点项目,试点打造一批技术前沿、特色鲜明的示范典型,化生态优势为发展胜势,实现绿色生态增添魅力、绿色生产全域渗透、绿色生活普惠共享。
加快低碳转型,赋能绿色经济。深入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围绕“5+2”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全力推进晶澳光伏、智泰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方阵,全力构建产业能级跃升新格局。围绕建设海上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全国先行区,加快推进50万千瓦沿海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20万千瓦陆上风电“小改大”示范工程,启动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深化设计能源岛“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用好“域外创造+东台制造”离岸研发合作模式,加快新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科研成果在东台转化应用。
突出试点先行,打造绿色示范。在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实施一批试点平台和项目,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案例。综合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低(零)碳产业园创新实践,打造产业链绿色发展引领标杆。建立滚动培育库,大力推进低(零)碳工厂建设。推进绿色建筑(BIPV)试点,打造生活链绿色发展试点示范,树好低(零)碳街区、社区、村居发展示范,打造生态链绿色发展特色样本。条子泥、黄海森林公园要将绿色低碳融入到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做到随处可感知、随处可体验,努力为全国、全省零碳景区建设提供范例。
践行“两山”理念,彰显绿色价值。坚持全过程防控、全地域保护、全形态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要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做足“湿地修复、美丽乡村、造林添绿”文章,提升生态碳汇容量。要大力推进条子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北到蹲门湾、南至方塘河的海岸带湿地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彰显和美乡村生动景象。优先选用碳汇林木绿植,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省生态园林城市。要坚持节约集约发展。聚焦“生态+文旅+康养”融合,加快推进康养项目和生态百里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康养基地、世界级滨海廊道,用心擦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金名片”。
筑牢支撑体系,护航绿色发展。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接,邀请专业研究机构,深度调研东台绿色低碳发展现状;组建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城市四个研究专班,科学研究绿电、碳汇、减碳空间和生态价值转换的提升方案,始终走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前沿。充分发挥绿电资源优势,主动参与跨省跨区绿电交易平台,全力争取设立绿电交易、绿证核发等电力交易试点东台窗口。帮助排控企业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全面提升企业碳资产价值。
牵动全局总抓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新近召开的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暨城建交通推进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要以绿色低碳发展带动重点工作整体突破,实现三大转变。围绕强化交通跨越发展、城市能级提升“两个支撑”,通过构建“快速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交通体系,打造“功能完备、绿色宜居”的现代人文城市,实现载体发展方式的转变。围绕解决教育质量、医疗卫生、一老一幼“三项关切”,通过实施绿色改造、推动资源整合、优化供给质量,促进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围绕实现工业强市、乡村振兴、服务业融合发展、建筑业加速突破“四大目标”,推动全市域全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带来三次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十大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绿色低碳发展是“一条路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锚定“争前列、作示范”的目标追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合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让绿色低碳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鲜明底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理念上要合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增强机关干部、企业群众绿色低碳发展的思想认识。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进绿色低碳理念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新风尚。及时总结亮点特色、创塑先进典型,系统宣传发展成效,形成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围。
要素上要跟进。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收益,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设立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专项引导资金,配套财政、金融、土地、能耗、环保等各项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刚性约束机制,严把准入门槛,促进更多“三新一高”项目落地。
联动上要高效。统筹抓好绿色低碳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推进。对照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压实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建立督查考核评价机制,对重大事项、重要任务、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实行跟踪督查、每月通报,切实提升工作质效,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首战告捷,为构建东台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