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文旅集聚区
- 发布日期:2023-11-04
- 来源:东台日报
近年来,西溪景区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坚持依托资源发展旅游,依托旅游强壮产业,依托产业促进旅游消费,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力争打造宜游宜业、宜居宜产的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长三角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景区坚持“城市休闲客厅”的发展定位,努力探索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农村等发展路径,奋力开拓景区发展新格局,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非遗旅游景区、江苏省影视基地、江苏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省智慧旅游景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列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点培育对象,连续六年蝉联盐城5A级旅游园区。集聚区目前拥有影视公司、创作工作室等企业300多家,发展势头良好。
放大文化价值 提升产业集聚
围绕“一个国保、两项国家非遗、三任宰相”的文化资源,以创造新的未来遗产为目标,东台先后改造提升西溪古城、董永七仙女文化园、犁木街、盐仓监、三相阁美术馆、晏溪书院等文旅项目载体,打造的既是文化旅游景点,更是文化产业发展载体。
精心打造西溪讲堂、《范仲淹》情景剧、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节、非遗文创市集、非遗发绣精品展、非遗瓷刻精品展、早茶非遗馆等文旅产品,邀请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在西溪围绕三相文化、海盐文化等开展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着力阐释西溪文化的时代价值。
讲好西溪故事 树立仙缘品牌
集聚区“食住行游购娱”要素一站式配齐。以爱情文化打开市场。以董永传说为蓝本创作《天仙缘》《寻仙缘》等大型实景演艺节目,累计演出近千场,观演人次超百万,《天仙缘》实景演出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作为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创新打造天仙缘婚俗产业基地,做优婚庆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通过举办中华天仙缘文化节、西溪音乐节、七夕系列活动、汉服婚礼展、水上婚礼秀等最具人气、最受欢迎的文化节庆活动,加强“千年福地 大爱西溪”文化品牌建设,强化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非遗文化做产品。西溪拥有东台发绣、董永传说两项国家级非遗和东台鱼汤面、陈皮酒等41项省级和地方非遗资源。围绕活化非遗,挖掘非遗传承人,积极引进128种中华名小吃,建成草市街和汉潮街非遗特色街,常态化运营非遗市集,将非遗美食、夜色美景、手工体验以及民俗表演相结合,重现海盐发祥地的市井烟火。
强化项目落地 延伸文化产业
做好互补文章,通过谋划打造精品文旅项目等手段进行强链、延链、补链。精品化提升犁木街民宿,展现宋明街市历史文化美学和特色里下河风情;做优“夜游、夜演、夜宴、夜宿、夜娱”产品,突出夜经济和潮流文化特色,以啤酒+音乐+艺术文化体验为重要元素,创新逅海特色夜市,推出海洋馆、天幕街、艺术馆等多个网红打卡点,引进新潮酒吧、时尚餐饮、奇妙星光市集等新兴消费业态,吸引青年消费群体;2022年列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点培育对象。
以省级影视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积极承办对接省内外各级文化节,为景区文化产业拓展平台赋能增效。2021年元宵佳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东台西溪天仙缘舞台录制“元宵戏曲晚会”;今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暨“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西溪精彩呈现;9月12日成功承办江苏省电商直播节助农专场活动,西溪景区载体有特色、活动有品质、品牌有影响,得到央视等30多家主流媒体持续报道。厚实链式发展产业集聚度,景区“食住行游购娱”要素一站式配齐,致力打造江苏沿海靓丽的文化名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