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走出新农民 科技唱响兴农歌
- 发布日期:2023-10-19
- 来源:东台日报
我市高效农业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同时我市也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坚定不移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东台走出了一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新农人”的科技强农之路。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企业金满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的10多年中,金满穗公司牵手包括中科院、省农科院、南农大、扬大等数十家科院所、高等院校,把万顷粮田扮成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基地,培育出一批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农人,唱响强农之歌。
携手院士种水稻
新技术靓了美丽农田
2010年,金满穗公司成立之际,就承担着探索土地集中经营新模式下提供现代农业样板示范的使命,满脑子新观念的蒋维银被推上前台。他紧紧依靠市、镇党委政府,眼光向上挂造大院大所、高等院校、专家团队,走出了一条流光溢彩的精细化规模种植新路。这里,是省级科技示范基地、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创新团队在金满穗试验基地深耕10年,结出累累硕果。如今,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团队、南农大万建民团队,又相继入驻金满穗,开始了新的探索之旅。
走进金满穗公司核心种植区,极目四顾,南农大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点、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碳排放观察站……一处处设置精巧的科研监测点点缀在连片的翠绿之间;害虫远程实时监测仪、孢子捕捉仪、自动气象站……一台台造型各异的现代农业监测设备透出浓浓的现代色彩。在这里,从穴盘摆栽到健身施肥、绿色防控,稻米生产全过程可追溯。通过往土壤里添加微量元素,还能生产特别适宜于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的葡聚糖大米,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富硒大米,有利于儿童智力开发的富锌高铁米。
以张洪程院士创新试验基地为依托,金满穗公司联手南农大、扬大等科研院所,每年在园区里试种几十个水稻品种。历经数载努力,优选优育出打上东台地域标签的名特优新品东台小町系列水稻。小町1号较之深受市场欢迎的南粳9108更香更软;小町2号口感香浓更有嚼劲,比之优质泰国大米毫不逊色;小町3号煮粥特别黏稠;小町4号是专门的炒饭米。在稻米加工环节,金满穗公司细分市场,生产出适应不同人民群众需求的营养糙米。将黑、红、黄、绿、紫五色的稻米按比例搭配,生产出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的五彩稻米。应用勿淘米专利技术,保留米的胚芽部分,生产出保全糙米营养,并留存新米鲜香的胚芽米。在稻谷脱壳后去常规加工环节,生产出全营养保留的糙米。采用微型大米选色机精选,保持规格一致、大小均匀,生产出适应高端需求的型选大米。
田间学校传技术
新农民筑梦乡村田园
全新的种田模式,颠覆了祖祖辈辈的耕作方式,让新一代农家子弟看到了家乡沃土的新希望。蒋维银面向全社会,无私传授技术,从田头示范,到联手市农干校办起农民田间学校,新技术、新理念转变了老农民的观念,富了新农民的脑袋。办学十载,花开满枝,金满穗田间学校,每年培训农民800人左右,近两年接受市内外各级农民培训观摩的有1200人次。他们,成为助力农业接二连三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今年4月,金满穗田间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
金满穗田间课堂重在传新,贵在实训。新,新在理念上,授课的老师不仅有市、镇的农业专家,而且有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的教授;不仅有金满穗公司技术顾问,而且有学业有成的往届学员。专家教授带来最新技术、前沿理念;农事顾问、田头秀才现场手把手指导小稻种植、绿色防控、品牌创建的操作方式。实,实在效果上,一天培训,终身学习,听专家讲课,到田头学习,动静相谐,学用结合。一天之外,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随时沟通了解,电话微信沟通、请专家登门指导,都可以。
在金融行业从业十年的吴舒涵,在事业节节向上之时,毅然返乡种田。她将原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进行产业化运营,通过农业品牌化打造、全程机械化种植、企业化管理、销售专业化运作,成功占领上海、无锡、南京等高端市场,实现企业扭亏为盈、利润逐步提高。领办的惜禾现代农业成为苏北经营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企业。今年1月吴舒涵光荣当选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五烈镇联窑村农民冯佳斌外出打工十多年,年逾五旬返乡办起谷丰园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他拿来金满穗的成功经验,摸索机械化、绿色化种田新方法,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前来观摩的种植户,帮助大家共同发展。他的事迹登上《人民日报》。
90后青年陆晖乾原本在上海闵行区大众汽车4S店工作。8年前与妻子双双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启种田生涯。年轻好学,善于钻研,小陆学会了无人机、植保机、插秧机、铲车、收割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驾轻就熟自由操作,从一个种田“门外汉”成为“小能手”。他创办的思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入选全省首届“百佳家庭农场”。
“三帮三带”谋共富
新理念拓宽致富大道
金满穗田间学校与学员不仅是教学关系,更是共闯现代农业发展新路的合作伙伴。蒋维银自觉把企业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之中,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横向三带、纵向三帮”,构建“1+N”东台大米产销模式,以核心基地带动全市优质稻米种植,从试点到完善,签订10万亩优质东台大米订单生产,共享现代农业配套机械,通过清量、干燥、储存、加工、销售“五代”服务,发展“粮食银行”。
横向“三带”即院校带、企业带、主体带。院校带: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建立“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实验基地,推广应用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和高效种植集成技术,辐射带动近万户种植优质食味稻米。企业带:与上海第一食品集团、京东农场、中化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让大市场的新要求、新标准直通农家直达田头。主体带:由乐意进步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思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等六家家庭农场组建园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引入邮政储蓄银行、东台农村商业银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企业作为联盟单位,为农场主提供“金融+保险+营销+物流+农机服务+信息”等综合服务。
纵向“三帮”即帮产、帮智、帮销。帮产:通过“流转托管,规模经营”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园区4家企业、2家合作社、59家经营大户流转5.2万亩农户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小田变大田,集中经营,提高效益。帮智:依托10.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和种苗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电商中心“四大”功能区,按照“五有”标准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配备300多平方米的教室,聘请10名技术专家和6名农民讲师,围绕稻米生产经营16项关键技术分阶段开展培训。帮销:实行线上带货、线下展销,开展基地订单式农业,建成上海市外粮食保供基地、浦东中小学食堂用大米定点供应基地;通过“互联网+”,打通农产品供应“最后一公里”,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馆、网红直播带货点,带动全镇及周边地区种植大户,年销售优质稻米超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