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帆兴巴斗 转出新天地
海角渔村党建领航开创新格局
- 发布日期:2022-07-08
- 来源:东台日报
巴斗,一个“推窗见海景,出门走海路”的海角渔村。“斗转兴遗”是巴斗村聚力打造的党建品牌,也是巴斗村乘着绿色发展东风,以新理念兴产业、美村庄、富百姓的真实写照。村党总支创出“转”字诀,引导村民境界转高、产业融合转新、干部作风转实,把红色传承嵌入如画风景,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实样板。
强理想理念,转高思想境界。巴斗村是中国人民海军起锚地,村党委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学习新思想相结合、通过“红帆喇叭”“红帆讲堂”等,正常化开展“三传送三宣讲”:小喇叭每天讲传送总书记教导,小精灵每户讲传送党史话篇,小讲堂每周讲传送新风尚事迹,提升党员群众思想境界,凝聚发展共识。在探索“卖海鲜”到“卖海景”的发展新路上,起初不少党员、群众想不通,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不切实际”,但当组织他们走进浙江、上海及苏南的美丽乡村时,才发出由衷感叹“不是快了而是慢了”。持续的“理念革命”,让乡村振兴必须走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思路成为共识,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全村上下新的兴奋点和经济爆发点。
强产业发展,转新发展理念。早些年,村党总支通过整合海域资源集中经营,由村民入股组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村民变股民,人均红利由2000元增至10000多元,集体积累达1000多万元。通过与上海渔村结对,带领党员干部开阔眼界,对标提质。近年来,村党委把巴斗发展置于东台康养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挥地处最美海湾条子泥核心区域,东临无垠大海、西临万顷林海独特优势,做足“海、滩、堤、河”的文章,把红色传承、现代农业、渔村特色融入生态旅游产业,推进红农渔旅联动发展。村外,成功开通森林公园至巴斗公交线,新增环村旅游线路4.5公里,与黄海森林公园、条子泥湿地串点联线、错位发展。村内,打造老船长小屋、巴斗泉、红帆池等10多个景点,海滨美食一条街开办渔家特色民宿、海鲜特色餐店20多家。去年全村旅游人均收入1.02万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巴斗成为东台沿海最有看头、玩头、吃头的乡村旅游景点。夏天来临,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暨盐城(东台)乡村旅游节盛大开幕,美丽巴斗面向世界惊艳亮相。
强奉献意识,转工作作风。“巴斗”得名于渔家辛勤劳动真实写照,先民以渔谋生、以杂树芦苇搭棚,把贮粮的笆斗翻过来当桌,中国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从这里起锚远航,抗战时期组建红帆船队筑起最长的“海上生命线”。村党总支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建成“党建驿站”“红帆之家”“老船长小屋”等红色示范点,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激发党员群众实干笃行。当海鲜特色街建设陷入沿路房屋收租难的困境时,党员张石桂第一个亮出党员身份,喊出“是党员的跟我来”,带头签下第一份租赁合同,将自己的房屋率先变成“花海居”民宿,带动了整体工作迅速推进。今年四月底,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面对蟹苗即将上市的实际,村党总支协助市镇把三水滩停车场改成蟹苗转运场,全体党员“五加二”“白加黑”,在一线协助加强运输车辆的消毒和驾驶人健康监测,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实现防控、生产“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