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家校携手 向阳而行

为孩子心理健康撑起一片晴天

  • 发布日期:2022-06-27
  • 来源:东台日报

6月22日上午10点15分,市一小心理辅导室内,一堂“一对一”的特殊辅导正在进行。心理老师陈小慧将两颗核桃和新鲜的白米饭摆在桌上,以“外星人”的身份,和同学小迪开启了一场食物探索之旅。看一看是什么颜色?闻一闻有什么味道?触摸一下手指有什么感受?在陈小慧的带动下,小迪的感官被充分调动,眼前寻常的核桃和白米饭让他充满好奇地想要尝一尝。

“他告诉我,米本来很坚硬,煮了之后有了粘性,还能抱在一起。听他这样说,我就知道这孩子的心结打开了。”陈小慧笑着说,当她再告诉小迪这米饭就是学校食堂里的之后,孩子惊讶的眼神里直放光,没想到学校的饭竟然这么香!

就在几天前,小迪曾抗拒在学校食堂吃饭,甚至出现一吃饭就“逃跑”的行为,细心的班主任发现后,及时向校心理医生陈小慧寻求帮助。聊天中得知,小迪是因为想回家吃妈妈做的饭,才拒绝在学校吃。陈小慧通过“空椅子”“正念进餐”等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引导小迪试着换位思考,学着接受任何环境里都能轻松用餐。

“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对青少年儿童来说非常必要。”陈小慧说,她在最近的一次团体辅导中发现,构成孩子们烦恼的因素60%来自亲子关系,其次是学习压力和与隔代家长的沟通问题。“要让学生产生心理求助行为,需要反复地强化,直到让孩子明白心理咨询是一个资源,可以随时使用。”陈小慧强调说,按照统一要求,目前市一小每两周安排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面向学生开放,还面向家长和教师。

在市一小资料室里,桌子上整整齐齐罗列着近一个多月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画一画我最快乐的场景”“说一说我的秘密”“写一写我的愿望”、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心语时光”线上微课……每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全部记录在册。市一小副校长吉云兰表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更不能到出现问题再去干预,“我们学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做到常态化、普遍化,要求每名教师都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7万多名在籍学生中,心理健康异常学生占0.6%,特殊行为学生占0.59%,心理健康异常学生的实际数量不容忽视。目前,全市各学校已基本建立“一生一档”台账,细化各项措施,将“一对一”关爱落到实处,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名学生。

小学生王璐告诉记者,自从升了六年级后,妈妈对她的态度发生明显改变,以前考不好妈妈会生气发火,现在妈妈不仅冷静地帮她分析问题,还安慰她正确面对成绩,“这样的妈妈我更喜欢一些。”王璐说。

王璐妈妈的态度发生转变,缘于一场家庭教育讲座。“学了之后知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循序渐进地沟通,不能一味地责怪,老师说的话都说到我们心坎里了。”王璐的妈妈周琴琴说,从那以后她开始主动改变,学会倾听,不再随意发脾气,也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不仅如此,现在她每天都挤出时间在网上自学报考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就是为了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起到辅助作用。

其实,需要心理健康讲座的不只是家长,需要心理辅导的也不只是部分学生,正如王璐所言,大部分同学对心理健康课是有需求的,特别是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更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小孩子也会有烦恼,心理健康课能让我们轻松不少,不用那么拘束,可以和老师敞开心扉聊天。”王璐说。

加强课程建设,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各学校要开齐上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且必须贴近学生、讲求实效。加强活动设计,部署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印发《致全市家长的一封信》。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心理健康讲座62场次,利用《政风行风热线》进行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举办全市心理健康师资专题培训,专业教师招聘工作正在推进,“一对一”咨询辅导和每日“倾听一刻钟”活动也在各校有序进行中。

同时,市教育局进一步聚焦困境儿童关爱工程,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结合学校党建工作,引导广大党员教师担任成长导师和代理家长,5000多人次参与,帮扶学生6508人次,内容涵盖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开展校园“护蕾”专项行动,发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志愿者成立“护校队”,扩大“平安守护”力量。结合班级日常管理,班科任教师开展日常辅导和谈心谈话,帮助困难留守儿童养成独立自主、遵纪守法、安全健康等良好习惯。

守护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除了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要想做好关爱学生工作,就必须真正了解学生。而要全面了解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显得必不可少。”梁垛镇台南中学校长王成如实说出家校沟通的必要性。王成校长解释说,只有做好家访工作,才能知道学生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知道家庭教育的状况,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矫正等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得到保证。

在台南中学推出的“五入”行动中,入户家访被放在首位。每逢节假日,走街串巷、登门拜访已是该校教师的常态,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台南中学32名教师参加家访,深入了解55户家庭。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五入”行动还包括联手形成关爱学生合力的“入村”,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入社”,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入心”以及确保关爱工作有情有理的“入理”,每一项内容都具象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在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深化家校沟通合作,我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百场巡讲活动,新成立全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态化举办“东台教育大讲堂”,每期一主题,年受众10万余人次。持续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今年以来累计深入学生家庭5万多人次,重点就“双减”政策、“五项管理”与家长增进共识,有效促进了家校互动、同向育人。

6月24日晚上8点,江苏省2022年高考成绩公布,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揭晓成绩那一刻的心情甚至比高考第一天还要紧张。分数超过预期如何平复?分数不如预期如何接受?对于仍处在青春期但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高中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

参加2021年高考的“过来人”小新告诉学弟学妹,知识固然重要,但拥有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更加难能可贵,学习永无止境,考得好的要在今后的大学生活里保持这份激情,这份拼劲;分数不理想的也可以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奋努力。

“减少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协会会长、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何国建议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数是由轻到重的过程,如果老师、家长甚至全社会具备一些基本心理常识,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心理专家进行干预,或许能避免事态往严重方向发展。何国同时建议,希望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走进学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把关爱保护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我市着力健全制度体系,落实关爱举措,加强宣传引导,筑牢安全屏障,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长奠定牢固基础。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夯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要求校长每周至少亲自带队组织1次安全检查,每月至少主持一次校园安全会议,在校园“护蕾”专项行动中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加快完善特殊家庭、异常心理、特殊行为、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做到“一生一策”、分类施策、部门联动,持续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包保,引导家庭、社区积极参与,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下线上提供全过程帮扶。同时,健全学校安全责任体系,融入学校课程、师资、教学、活动和环境全方位管理,进行“一体化”考核,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