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范公堤》 感悟忧乐观

  • 发布日期:2022-06-22
  • 来源:东台日报

心中筑起堤坝,脚下踏平风浪,一方捍海堰,一条范公路,忧乐天下耀千秋。

6月19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淮剧《范公堤》盐城巡演在王昆大剧院拉开帷幕。我市法院、检察院、公安、交通、税务等部门的党员干部职工代表与广大市民一同观看演出。感受历经潮汐洗礼、传颂千年不息的范公“忧乐思想”,厚植以人为本、为民请命、敢于担当、激流勇进的精神、操守和情怀。

淮剧《范公堤》由江苏省淮剧团创作演出,根据姞文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期间,与滕子京、张纶等人体察民间疾苦,为挡海潮,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修堤保百姓平安的史实。刻画了范仲淹为代表的一代文人士大夫形象,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毅然选择造福百姓,不顾个人得失,尽心解民危难,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体现一代清流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与担当,展现他们的金石之操与博大情怀,以史为鉴,激励今人。

此外,该剧力求体现海盐文化和黄海边人甘于吃苦而又知足乐天的本性,通过淮剧这一本土艺术形式演绎本地历史故事,“捍海堰”“犁木街”“海春轩塔”等地方气息浓厚的文化符号,展现了东台大地的历史、人文与地方特质,展示了宏阔而深厚的盐城地域文化。

《范公堤》剧本完成于2020年,剧组于2021年7月建组,恰逢范仲淹在泰州任职一千年。

经过长久的精心筹备和创作打磨,这部大型新编历史剧《范公堤》和观众见面了。该剧原著篇幅达30多万字,根据舞台需要,剧本从中抽取了一条主线,着重描写了范仲淹初到西溪遭遇海潮、执意上书请予减课、萌意修堤困难重重、携手并肩建成大堤的全过程。

操刀编剧的,是国家一级编剧、盐城市文广旅局剧目工作室主任杨蓉。她表示,这部戏没有为了突出矛盾,刻意加入反面人物,剧中的三名主角都是为民着想的好官,这样的立意是想表达:范公堤不是范仲淹一人的成就,而是一群文人士大夫和千千万万盐民共同促成的,从而展现出群体的力量,突出“以人为本,为民办事”的核心主题。

如何让古老的淮剧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该剧在编排设计中作了许多创新尝试,加快剧情节奏,音乐也极具感染力,同时加入很多地域元素,范公路、串场河、犁木街、西溪古镇、海春轩塔这些身边的景观,可以带动观众产生共鸣,引发深思,催人奋进。

接到《范公堤》的剧本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省淮剧团书记、团长陈明矿被范仲淹博大胸怀、政治意识、行政能力深深打动。在他看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范公的政治宣示,更是对盐城的政治文化、盐民文化和乡贤文化的传承发扬。

千年的范公堤,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座大堤,更是盐阜大地、江苏乃至全国的精神上的大堤。作为文艺工作者,陈明矿觉得任重道远,他主动创新性改编、创造性发展,为讲好东台故事,讲好盐城故事,将更多《范公堤》这类题材感人的、催人奋进的故事发扬光大,给后世留下灿烂的精神瑰宝。

据了解,淮剧《范公堤》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2022年度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跟踪(资助)项目。此次巡演也是盐城和我市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活动,将进一步推进“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

“这部剧讲的是古代士大夫的使命担当,作为青年法官,我会始终坚持司法文明的工作态度,保障民生福祉。”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罗力如是说。“我是外地人,第一次了解淮剧,范公的为民情怀让人敬佩,我会多接触这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来东就业的“新东台人”马可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