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抗疫一记——
难忘48天的“夜航”
- 发布日期:2022-06-14
- 来源:东台日报
逆水行舟难,逆水夜航更难。在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多变的黑夜逆流之下,时有疾风恶浪,时有暗礁险滩,种种不可预测的危机让行船人焦虑不安、忧心如焚……
曙光在前更需向光而行
5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在东台经济开发区疫情防控临时指挥部城北社区一楼小会议室内,经过长达3个半小时的全区防疫工作复盘、研判、部署,并对各专项工作组编写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基本规范”大致梳理后,区主要负责同志望着大家笃定地说:“相信有了这些凝聚大家心血和智慧的防疫工作规范,今后我们就可以更从容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率先腾出更多的人力精力发展经济,把因疫情耽搁的宝贵时间给抢回来。”
这一天,实在是难得的一天啊!因为疫情,经济开发区这只肩负领航东台工业经济发展的大船,已经在黑夜迷雾中摸索航行了近两个月。尽管行程坎坷艰辛,可开发区人如同一群顽强拼搏、充满智慧的水手,始终把好舵、行好船、扬好帆。
作为一名挂职人员,我有幸参与其中,从3月20日到5月13日,陆续参加48场深夜研判会,经历了难忘的48天“夜航船”。
这艘“夜航船”,只是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可对我来说,每当夜幕降临,那幅“孤灯动夜船”的画面总会闪现在脑海,显得那么熠熠生辉。
夜航开始勇者无惧向前
3月20日晚上9点前,我接通知赶到城北派出所,配合区防疫办编发第二天的疫情防控工作通知。
一走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忙碌、急切、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十几名工作人员一直在打电话、核数据,声音都沙哑了,我听得印象最深的就是“3+11”“核酸”。
盐城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和东台分会场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带回了最新精神。晚上10点,区防疫工作研判会转到城北社区召开,“夜航”正式开始。
当时空气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会议中不停地在询问、反问、追问“……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防疫漏洞和薄弱环节都被放大研判。反复商讨后,一条条工作指令、管理办法逐渐形成。
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信息量很大,我慢慢理清开发区防疫形势。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和城市融合发展区,开发区拥有200多家企业、近1.9万名工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多,企业货运需求量大,这些都是“外防输入”需要严防死守的卡口防线啊。守死了卡口防线,发展就可能停滞不前;可卡口防线如果出现一丝漏洞,后果不堪设想。既要疫情“守得住”,又要经济发展“放得开”,这无疑是要在钢丝绳上跳舞!
开发区人毫不犹豫。因而,在此后每晚省、盐城、东台疫情防控调度会后的开发区研判例会上,这艘“夜航船”总是无惧向前。因为疫情严峻复杂多变,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甚至一些新漏洞、新盲区也会让人虑之不及。今天可能是“3+11”不提前报备或隐瞒行踪,明天可能是“毛老太式”的非正常渠道来返东,后天更有可能是快递、高速抛物、企业进口货物等“物传人”,甚至是厕所、货料存放地、公共场所“环境传人”,再结合开发区村(社区)、小区常住人口多,经营场所多,国省干线、码头等入境卡口多,全区好大一盘棋,真真是容不得一丝松懈、半点马虎。
时钟“滴答滴答”作响,每晚的“夜航船”分秒必争,不断排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确保下一秒的防控办法科学严谨、务实高效。
对所有“船员”来说,明天不是没有做不完的工作,明天也不是这场战疫的终点或赛点,可是要想驶出眼前这片风险水域,开发区人就得拼——拼智慧、拼耐力、拼战劲,一晚接着一晚拼,一天接着一天干。
对我来说,那段时间的夜色很黑,但有这艘“夜航船”始终灯火通明,始终开足马力,引领全区各项工作向前、向前、再向前。
善战无名万舟搏浪竞发
宋朝岳飞有句名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原指在战争中,指挥作战要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而其中的巧妙,就是善于思考和判断。我想可能还有另一层解释——三军用命,上下齐心,千军万马,如臂使指。
得益于每晚研判会的高屋建瓴,防微杜渐,开发区迅速细化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相继成立企业、建筑工地、“六小行业”以及社会面防控等8个专项工作组。在“夜航船”的统一指挥下,各小组各司其职,各条线各负其责,真正是众人划桨开大船。
很多时候,各个工作组负责人,既是指挥员,也是消防员。不管当晚的研判会结束多晚,第二天一早,他们都必须及时出现在前晚研判需要紧盯的防控现场,而且所有人都随时准备补位应战,冲锋到疫情防控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
有许多难忘的瞬间。有一晚,会议结束已是凌晨2点半,回去时我看到,很多人的车又拐向了开发区东区,投入下一个战场。
一头扎进黑夜和下一个白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人。健康驿站“桔子酒店”夜以继日,高速卡口接送人员连宵达旦,村(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更是超负荷“连轴转”……“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群”里166人随时应战,上门采样、核酸检测、小区巡查、企业走访……开发区人不断在群里刷新他们的坐标与热度。
在这里,我看见点点微光汇聚,微光里闪烁着一张张可爱的脸。
启航时形只影单的“夜航船”,如今已带出了一大群奋勇向前的“小舢板”,万舟竞发的场景让人意气风发,心怀壮阔。
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
有一晚,会议讨论宣传开发区抗疫娘子军,并列举了几个人物典型,这个选题让我眼前一亮。
采访时我发现,她们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她们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情景,已无需太多文字赘述,纪录片无疑是最佳的表现方式。最后在市融媒体中心同事杨阳的支持下,我们在一周内完成了这部5分多钟的纪实短片《党徽闪耀巾帼红》。
短片播出后,好评如潮。让我惊喜、感动的是,短片激发了开发区人更强的斗志,大家在“娘子军”身上看到了自己抗疫的身影,那份同频共振的激荡心情,那份心心相印的守护情怀,让所有人心走得更近,手牵得更紧,在筑牢疫情防线的同时,与日俱增为民情怀。
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制作身份卡,组织车辆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集体接种疫苗,为困在驾驶室的货运司机提供人性化服务,援助东富龙上海封控厂区亟需的几十吨生活物资,帮助农民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难题……如此这般暖心爱心之举,在一次次研判会上被认真研究、及时出台。
丹心寸意,皆为有情。点点滴滴精准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全区企业和群众的认可。一开始,企业人员提前申报货运车辆时有情绪,企业内部防疫有漏洞,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发来感谢信,自发组织慰问防控一线人员,企业内部防疫管理越抓越好,还自发组织志愿者支援交通卡口;一开始,部分群众核酸检测时不配合,到后来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群众交口称赞。在全区广大党员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自发投入到群防群控中。
一名数据专班的工作人员非常开心地告诉我,许多通了好多次电话的陌生群众,越到后面说得越多——“谢谢!你们辛苦了。”
这样的变化给人深刻启示。群众的理解支持快慰人心,与人民心心相印,更让人斗志昂扬,能够克服任何险阻,一往而无前。
劈波向前扬帆更阔蓝海
“夜航船”在一次次艰难挺进中,推出不少率先之举。
3月22日,针对货运物流堵点,点调筹备开发区服务企业运输专班23日正式启动。组建150人的企业货运服务专班,优化报备审批和接送流程,确保每一辆车“进来有人接、过程有人管、离开有人送”闭环管理,截至5月初,累计接送货车1.2万辆次,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4月5日,针对企业招工难点,统筹区内人力资源,点调筹备“共享员工”模式。超前谋划员工储备,整合企业宿舍资源,到目前新增居家健康监测房间600套,为企业恢复产能提供用工保障。
5月9日,点调筹备常态化疫情防控基本规范,一次次反复研究修改,在5月15日初步成形。
疫情“守得住”,经济“放得开”,经济开发区取得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双胜利。
初夏时节的开发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50亿元的领胜3C系列组件模组项目一期工程主体竣工,计划上半年部分投产。此外,元诚电子、国显光电、三景科技、国奥科技等一批新落户项目有序推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疫情阻碍了“走出去”招商步伐,但阻断不了与客商的联系。招商团队大力开展视频推介、网上洽谈、“云签约”等在线招商活动,成功招引10亿元的智能化成套设备、3亿元的机械装备等产业项目。
据统计,1-4月份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分别增长17.8%、19.9%和19.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东台经济开发区建区二十周年。二十年里,开发区人筚路蓝缕,敢闯敢拼,把一个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发展成东台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空间最广的产业高地、现代园区。
2022年,正当开发区人准备下足力气、大干一场时,却迎来战疫大考。在这次“疫”考中,开发区人经历重重磨练,淬炼了精气神,凝结出一股“夜航船”精神。
我认为,这股精神一是拼劲,二是敢为,三是智慧。因为有拼劲,所以能始终保持积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的韧性,能够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因为敢为,所以敢担当、敢作为,始终把责任扛在肩,始终把发展和为民扛在前;而智慧就是不断地科学研判,从外面学经验,从自己找问题,从问题里找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发掘宝贵经验,再因时因势巧干实干。
苏轼曾言:“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开发区这艘集聚智慧、兼具韧性、勇于拼搏的“夜航船”,必将驶向更光辉的明天。
48天夜航经历,原以为只是匆匆一瞥的很多画面,不曾想却深深印刻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