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东台市支行 东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金融“暖企行动”助企纾困十项措施》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2-05-26
- 来源:东台日报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企业纾困帮扶政策,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现就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暖企行动”助企纾困提出以下“十项”措施。
一、保持信贷总量稳步增长,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贷款增速不得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不得随意抽贷、断贷、压贷。对到期还款暂时困难的,符合续贷条件的,及时办理无还本续贷、展期。法人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涉农、民营小微领域,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通过合理续贷、拓展新客户等方式,实现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稳中有升。
二、精准打造资金支持链接,助力壮大重点产业优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优势产业链打造资金支持链,建立“专精特新”制造业、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创企业等群体金融服务需求清单,早对接、早跟进、早审批、早落地,确保全年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比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涉农、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和差异化信贷服务要求,制定普惠金融差异化考核目标,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
三、落细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稳定负债成本,确保2022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上年同期融资成本。对普惠小微、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贷款实行差异化内部资金转移(FTP)政策,对服务疫情防控、物资保供、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小微企业实行利率优惠。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降费政策,主动压降收费项目、减免服务费用。发挥我市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困难企业贷款贴息和降免担保费率等政策效应,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力争各项普惠金融指标占比在盐城系统内排名进入前三。
四、深入开展多维合作方式,放大助企纾困协同效应。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化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担保公司、私募基金等密切合作,持续挖掘融资潜能。充分发挥好市中小企业转贷基金的作用,提升为企业办理展期续贷能力,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推动“政银园投”模式实施,升级“投融贷”特色产品,鼓励投贷联动业务推广,发挥“小股权、大债权”特点,满足企业“商行+投行”“债权+股权”金融需求。同时,发力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挥市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推进更多金融与产业的对接,提供更多金融活水。
五、持续深化探索创新举措,推动抵押新品盘活叠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盐城推进湿地生态银行建设进程,先行先试实现湿地生态修复补偿融资,争取碳汇质押贷款首先取得突破。要积极运用机器设备、权利质押等动产权利担保融资品种,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贷款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东台农行、农商银行要及时总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经验,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东台”模式。相关银行要大力推广“可转贷”业务,促进“可转贷”业务扩面增量,力争实现1亿元的目标。
六、突出精准快捷服务机制,增强融资便利度可得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政银企担专项对接和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提供一对一融资服务。实行重点企业融资推送机制,通过主动服务,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满意度。针对县域民营、小微企业特点,精准开发专属融资信贷产品,并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推动对工业、科创、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中小企业、骨干企业金融辅导,加大辅导攻坚力度。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争创首批省级示范区,切实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七、全面落实外汇便利政策,有效满足外贸融资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开展针对性的政策宣导,进一步扩大便利化政策的知晓度。建立优质银行、优质企业后备库,将优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试点范围。积极申请参与货物贸易便利化试点,不断扩大便利化业务的惠及面,确保企业便利化获得感。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严格按照“本币优先”原则,对长期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经营稳定、守法自律的企业,实质性地给予授信、融资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八、加大有效投资支持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强化与城市更新、人居环境改造、康养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加大对水利、交通、管网市政基础设施等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和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承销交投、城投等平台各类投资债券,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九、坚持房住不炒战略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开发贷平稳增长,保持对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平滑开发贷的增速,防止开发贷过度收缩。优化按揭贷款结构和投放节奏,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保持月度间、月度内平稳投放,防止出现“断贷、停贷”现象。争取个人房贷优惠政策,力争首付款执行20%,首套房利率执行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切实做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管理工作,保障房地产项目及时峻工交付,助力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十、坚持风险防范底线思维,持续打造良好金融生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排查与防范,继续完善风险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及时化解常规性、苗头性风险,谨防金融风险叠加传导。要持续关注疫情对经营发展、资产质量等的影响,储备和组织实施好相关应对举措。要提升金融风险应对能力,提前准备预案,充实工具箱,做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理,保持各项业务、系统正常运转。要健全风险处置长效机制,依法配合做好风险处置化解工作,形成处置合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市人民银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监管引领,细化尽职免责、正向激励等标准,制定操作性、可行性强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政策支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税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对企业纾困帮扶过程中遇到的涉及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加强激励约束。修订《2022年度全市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将各项贷款余额、贷款增量、企业贷款利率、优化平台公司债务结构、重点项目支持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对工作不力、发生重大风险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对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加分。加强舆论引导。加强企业纾困帮扶工作正面宣传,推进典型帮扶案例、金融支持政策、金融创新产品进园区、进企业、进基层,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增强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营造企业纾困帮扶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