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志愿服务花开遍地——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 发布日期:2022-03-21
  • 来源:东台日报

时间没有忘记雷锋,而是将他屹立成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长久以来,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我市广泛开展,一名名志愿者树立起鲜活的榜样,一个个志愿组织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一项项志愿服务传递出温暖的美好。越来越多的人追随着雷锋的脚步,服务社区邻里,参与灾情救援,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不计名利、不求回报,以滴水穿石之毅,星星燎原之势,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东台大地谱写一支嘹亮的新时代志愿者之歌。

滴水汇江河

姚晔是头灶镇社会事业局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他还是市博爱罕见病助残关爱中心理事长兼创始人,市罕见病助困基金、罕见病关爱基金的发起人。迈入罕见病志愿者行列,起因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2013年,姚晔3岁的孩子被确诊为血友病,疑惑、茫然、痛苦、挣扎……从那时起,姚晔陪着孩子一起,开始了一场与罕见病斗争的持久战。血友病患者面对着诸多困难,这让姚晔有了抱团取暖、互助互救的想法。于是,他一边用心钻研罕见病的病理,一边寻找与他有相同境遇的家庭,多少次放弃休息日,只身一人自驾深入盐城多地,行千里路,访百余人。当看到这么多家庭与自己有着相同的苦楚,看到没有及时医治落下残疾的患者,姚晔的心从一开始只想为孩子做点事,变成了想为更多人做点事。

将近9年的时间里,他从未停止志愿帮助的脚步:组织参与“全国血友病患者家系携带者筛查项目”,给患者家庭带去生育健康宝宝的希望;组织举办“勇敢的心”全国血友病儿童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勇敢地走向户外;参与组织多场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为血友病家庭送去希望。前不久,姚晔联合“友联网”开启免费公益技能培训项目,成功帮助血友病患者小龙找到一份工作。现如今,小龙只需要在家操作电脑,就可以为家庭带来收入。

姚晔仿佛是一根火柴,火光虽微却可点燃希望;也犹如一滴水珠,不惧干涸,汇向江河。让我们感动的是,这样的火柴、水滴就在身边,无处不在。市义工联合会发起人葛敬军、市好人缘助残协会发起人邓兵、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刘浩平、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常勇……他们虽有不同的境遇与经历,但为了仁爱走向同一个方向。

从全职妈妈到省优秀志愿者,市义工联秘书长、妇联主席杨亚芳的志愿故事,是从一次献血开始的。

一次偶然的献血,她毅然加入市义工联,成为当时组织里少数的几名女性之一。她见证了组织的会员发展到2600多人,和大家一起服务困难群体2万余人次,资助贫困学子628人次。她参加了1000多次志愿活动,并带动700多名女性陆续加入,成立市义工联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把女性勤劳善良、温柔细致的正能量,传播给了更多人。

加入义工联后,她不仅仅是一位全职妈妈,还成为了更多人的“妈妈”和“女儿”,收获了加倍的快乐和幸福。她资助一名女生顺利考入一所211大学,并且带动她在寒暑假一同参加公益活动,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她帮助离异女子走出抑郁症,变得开朗豁达,也渐渐开始结对帮助孤儿,再次收获被需要的感觉。她时常和几位义工走进失独老人家中,为他们收拾屋子,洗菜做饭,陪他们散步谈心,共度佳节……与一群善良有爱、志同道合的队友一起不求回报地付出,让杨亚芳感到更纯粹、更快乐。

80后钱飞是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处主任兼团委负责人,也是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18年4月,在团市委的指导下,他牵头成立我市首个优秀中学共青团干部工作室——“钱飞工作室”,在立足东台职教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余热,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奉献青春。

自参加工作以来,钱飞始终执着于志愿服务工作,并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向深入。中国东台条子泥湿地铁人三项公开赛志愿服务、“新时代护苗”志愿服务、中国盐城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春季义务植树、义务献血……钱飞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多少场志愿活动了。服务创新创业工作,这也是钱飞的志愿服务工作。他积极帮助企业、学校申报专利一百多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11个、外观专利32个,牵头建成盐城市级麦田众创空间和盐城市级创业培训基地。

前不久,2021年度东台市优秀志愿者名单出炉,有20人荣获东台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这样的“星火”一直在闪烁,生生不息。

江河终入海

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年轻人拎着牛奶、面包和新的文具书包来到小敏家,还没到家门口,小敏就兴冲冲地跑出来迎接,“姐姐,你们又来啦!”红色马甲上“青年志愿者”几个字赫然醒目,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来回访“梦想小屋+”改造对象的成长生活状况。

自“梦想小屋+”关爱计划在我市启动以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从前期摸排走访核查,到搭建改造小屋,再到交付定期回访,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们建起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看到小敏脸上的笑容更甜了,与人交流更自如了,大家心里无比欣慰。“梦想小屋”不仅为小敏打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温馨空间,小屋带来的社会关爱也让她更加自信独立,如今小敏早已把青年志愿者们当成可信赖的家人。

致力公益服务,帮扶关爱青少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一直在行动。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协会志愿行动的足迹遍及各处。暖冬行动为全市百名困境青少年捐物捐资;“圆梦行动”为贫困东台籍大学新生圆梦大学;“梦想改造+”关爱计划,2021年已为全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成梦想小屋126间,2022年度的86家梦想小屋正在筹建中,目前已建成27间,今年4月份将全部交付。不仅如此,青年志愿者协会除了在物质方面帮扶青少年成长,更注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课程。不止这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2021年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春运“暖冬行动”等都有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在去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设立团员先锋岗53个,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26支,建设服务点位90个,总上岗人数达1288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4万小时。

走基层,下乡村,到一线,志愿组织的身影遍布城乡大地。

前些日子,东台镇金陈社区的“老娘舅微讲师”们又忙活开了。他们与“百姓名嘴”一同走进居民家庭,给老年党员送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微党课”,开展“5G+”红色教育活动,让社区党员冬训教育“活”起来。

“老娘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由20多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组成,除了理论宣讲,他们还参加调解纠纷、敬老助残等志愿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和安宁发挥光和热。三年来,“老娘舅”志愿队走家入户,调解了近百起居民大小纠纷;组织近百场志愿活动,看望空巢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慰问残障困难家庭,服务对象143人次。用爱心温暖社区,用行动诠释责任。

与此同时,“老娘舅”的品牌内涵也在不断充实。“老娘舅”微讲堂,宣讲内容逐步扩充到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范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老娘舅”娱乐队利用幸福小广场、城市广场及室内平台等,开展舞蹈、曲艺、书法、绘画等活动,愉悦市民身心。“老娘舅”老少融合志愿服务队则带动20多名青少年与社区老党员结对,拓展“老少互学”“励志宣讲”“文明实践”三个分支,构建“与时代接轨、与潮流同步”的老少共融格局。

汪洋润万物

不论是志愿者、志愿队伍,还是志愿服务项目,犹如春风拂过,沁人心脾。学雷锋志愿者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志愿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些志愿服务已经不仅局限于敬老、爱幼、扶贫和助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市人民医院及时研判疫情态势,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多名医护人员主动挺身而出,向院党委积极申请参加战斗,2020年5月10日,东台市人民医院核酸采集志愿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队工作内容除了为门急诊就诊患者及家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登记核酸采样外,还包括上门为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工厂企业人员等进行核酸采集,走进社区为行动不便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同时,还要到医学观察点为“入境人员”进行核酸采集,配合市防控指挥部工作,在市民广场实施全员核酸检测演练等等。

核酸采集工作机械又枯燥,然而出示行程卡、健康码,问询做核酸目的,打条码、录信息、扫描被检人员身份证,贴试管……每一道程序都不能疏忽。采集完成后,还需要酒精喷洒样本袋,打包扫码,封箱清点,转运送检验科,一份标本,一张报告,少哪一步都不行。核酸采集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完成采集核酸40多万人次,今年春节自苏州疫情暴发以来,又采集10多万人次。

文化、法治、教育、医疗,越来越丰富的志愿行动正深入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汇聚成爱的汪洋大海。

“在东台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抗日旧址、遗址,是不可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谈及成立南梁文化志愿者协会初衷,副会长章国荣这样表示。

2021年2月开始,一群文化志愿者从城市出发,奔波在偏远村庄,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启了寻访我市红色遗址、抗日遗迹之旅。从保护家乡红色文化出发,通过调查采访,了解红色故事,发掘红色人物传奇,建立红色文化档案,在文化志愿者的大力宣传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内涵,激励更多年轻人继承和弘扬爱国精神。

一年下来,协会会员已走访9个镇区,寻访红色遗址32个。通过走访调查,发掘了遍布东台城乡的一批颇具价值、亟需保护的抗日遗址、遗迹。东台镇二女桥附近的西海团庙旧址,曾经是新四军一师成立所在地;四灶社区丰盈关抗日旧址,抗日军民曾在此和日寇作殊死战斗;梁垛镇中南村陈家舍抗日官兵牺牲安葬遗址,当地群众含泪将上百名抗战官兵安葬在此……这些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抗日旧址、遗址,是志愿者们辛苦寻访得来的“宝藏”,也是东台的老百姓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志愿服务队、气象局志愿服务队、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邮政志愿服务队……2021年度东台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名单中,20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位列其中。他们将与20名优秀志愿者一起,继续在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广泛地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助力我市勇当沿海绿色现代化的排头兵。

志愿不止,与爱前行。截至目前,我市在网上注册的志愿者已达20多万人,志愿组织已有1000多个。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中,葛敬军获2019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市义工联获2021年度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