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用心用情成就大爱

  • 发布日期:2022-03-11
  • 来源:东台日报

夏素红走了,留下一堆未了事宜:春节前慰问好人缘协会“千百十”助残工程一对一帮扶对象还没结束;当天晚上镇微信公众号还有两条稿子才写了大半;为孩子们编著的新书刚排出了样本;答应好了春节期间好好陪陪相濡以沫的丈夫、好好陪陪放假回家的儿子,还没兑现……记者走近她的亲人,走近她的领导同事,走近她帮助过的朋友,近距离听他们说夏素红的故事,更多的感动带来更多收获。

头灶镇党委副书记陈晓勇兼具夏素红的领导、亲戚多重关系。平常工作中,只感觉她是个特别靠谱的好同志,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交办的事情不折不扣完成,村里的、单位的同志有事找到她,她都是笑着应承下来。在她的字典里,没有“拒绝”二字。她总是说,当日的事情当日了。中午下班后,通常都要晚半个把小时回去,为的是把上午的事情做完;有时同事下午上班时,她还在班上。每年冬训,她不仅要准备宣讲材料,还要参与谋划。去世前两天,她还登上冬训班讲台,作了一场精彩宣讲。作为亲人,陈晓勇说平时家里人对她的印象就是嗓门大笑声多,她过世后,家人帮她料理后事才发现,原来她参加了那么多公益组织,做了好事从不向他人宣扬。

夏素红的丈夫徐忠平家庭贫寒。“是素红领着一大家子走上幸福小康路啊!”夏素红看上徐忠平聪明、踏实,徐忠平倍感夏素红的善良、能干。两口子相亲相爱,无论在什么场合,夏素红总是念着丈夫、儿子的好。徐忠平弟弟出了车祸受伤严重,她出钱出力帮忙抢救。夏素红肚量大,家里的关系、邻里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曾经她领着一家人办羊场、做外贸,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她与丈夫一起带着儿子做好事行善举,儿子自幼就在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入夜了,夏素红习惯坐在床上看书写作,徐忠平一觉醒来,有时发现夏素红把书盖在脸上斜躺着,有时会发现她还在忙着码字。让她早点休息,夏素红总是说:“马上就好。”夏素红身体不便,每天起床,细心的徐忠平帮她穿好衣服;夏素红蹲不下来,上班前,爱人会帮她系好鞋带。

头灶镇党政办主任徐春官做民政干事时,夏素红下村采访遇到一位尿毒症患者,就把这位村民的特殊情况向民政部门反映,忙前忙后帮助办理了低保手续。此后,这位妇女每次到镇里都要到夏素红办公室里坐坐,诉说心里话。有一次,夏素红去港东村慰问困难群众,发现残疾人陈海春与她丈夫徐忠平身材相仿,回家拿了徐忠平的几身衣服送来。陈海春想找个拐杖,她第二天就送去一副。去年底,她身体就已经不好了,但分内分外事、献爱心送温暖的事一大堆,她非但没有休息,反而比往常更忙了。徐春官现在回头想想,“原来那几天她一直趴在桌上,是在带病工作”。

头灶镇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吕艳和夏素红相识于广播、相知于新闻报道。吕艳负责编播镇广播自办节目,夏素红是镇报道组长,两人常常结伴而行,相互帮助。2010年吕艳遭遇车祸致颅脑损伤,留下后遗症。一次在等待为领导录制讲话时突然晕倒在桌旁,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病床上,夏素红紧紧攥着自己的手捂在胸前,满脸温馨的微笑。此后,两人每次一起骑自行车下村采访,夏素红总会让吕艳骑在马路内侧。“其实素红才是最需要照顾的那个啊,她腿脚不便。”吕艳每次去镇政府,都要到素红办公室坐坐,跟她诉说内心的苦闷。“每次见她都是一张笑脸,跟她在一起你也会变阳光。”现在,夏素红走了,到政府时,吕艳还是会去她的办公室,坐坐她坐过的椅子,感受她的温暖。“她是我的精神导师、心中温暖的阳光、学习的标杆。”

头灶镇港东村党总支书记丁浩比夏素红小两岁,两人是当年头灶机电中专班的同学。“她是我们的大姐,学习成绩好,老师赏识,同学尊重。”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头灶捻线厂编织手套车间,工作很辛苦,但业余时间还会写些文章,也因此受到领导赏识。后来她借调到镇工业公司负责档案管理,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班,接电话、收发文件,工作主动勤奋。后来她被破格选聘到镇报道组长岗位,24岁的她不负众望,很快胜任了工作。向同行学,向市新闻媒体老师请教,有了新闻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采访报道。27年间,头灶镇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每一任都很器重她。她在市级以上用稿6000多篇,平均1.6天就发表一篇文章,她还要完成其他各类文字写作任务。基层群众的生活小康一直是夏素红关注的重点,也是她笔墨触及到最多的地方。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不久,她就贴近生活实际,写下了《黄海之滨拓荒女》《黄海之滨创业人》《扎根窑荡写华章》等一大批感人故事。

头灶镇退休老同志周锦龙曾做过夏素红的中学老师。“夏素红活泼开朗,好学上进,样样在人前。”夏素红以坚强的毅力拖着伤残的腿念完了中专、大专、本科,令他十分敬佩。周锦龙说:“夏素红才是我的老师!”10年前,周锦龙是夏素红发展的头灶镇首批中国志愿者会员。在夏素红的影响下,他加入草根宣讲队,写宣讲稿、拍抖音,传递向上正能量,忙得不亦乐乎。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看到夏素红深入抗疫一线采访报道,还带领志愿者协调捐赠装运物资驰援武汉,周锦龙深受感动,“她一个残疾人都能不辞劳苦奔走在抗疫前线,我一个身体健全的人为什么不能也像她一样走出家门搜集素材,写上几个文艺节目进行宣传呢?”在夏素红的积极帮助下,周锦龙创作的头灶人驰援武汉抗疫的多篇图片、视频被中华网、荔枝新闻网等多家媒体采用。

头灶镇金康村村民许成兰的儿子幼时因病残疾,自强不息的她辛勤劳动,一步步建起头灶镇幽兰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夏素红慕名采访,二人像亲姐妹一样惺惺相惜。夏素红介绍她加入义工联,每有爱心活动,许成兰知道了必定会参加,特别是看到困难儿童,就要帮一把。疫情期间,许成兰向湖北捐了10吨白菜;河南发生洪涝灾害,捐献了5000元……“好姐姐走了,我会沿着她的足迹走下去,一辈子学好人,做好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