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绿的地方就有人巡护
林长制海陆空全面护航绿色生态
- 发布日期:2022-12-12
- 来源:东台日报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正式对外公布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林长制改革十大案例,我市林长制工作改革在列。
我市森林覆盖面积88.71万亩,林木覆盖率25.96%,湿地面积34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65.7%,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超过1000种。早在2017年,我市就已开启林长制工作,目前已建成由627人组成的市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建立党政同责、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组建海陆空全覆盖的护航队伍,全面护航林业发展,推动生态改善。
针对沿海湿地、自然遗产地,我市依托海政监督大队成立海上林长特战队,充分利用无人机、执法终端、卫星遥感影像等设施设备,实行网格化巡查管护,严厉打击和查处破坏滨海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浒苔等浅海水域湿地有害生物清理力度,浒苔联防联控东台做法全省推广。加强湿地、海洋等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认真组织实施“蓝色海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高标准完成1.7万亩沿海湿地修复,条子泥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耐盐树种技术攻关,实施沿海万亩盐碱地造林计划,增加森林碳汇,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前已栽植3313亩。
在推行林长制工作中,我市实行网格化管理,林长责任区域高规格配置,生态区位最为重要的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林长。国家沿海特别保护林带、大中型入海河道等公益林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林长。组建陆上轻骑兵,下派驻镇联络员、森林资源监管员、护林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警员,统一配置护林巡林装备、电动巡护车,搭配林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和林长通、护林通APP,智能化开展森林资源管护。截至目前,全市市级林长巡林45次,镇级林长巡林1019次,村级林长和护林员巡林、护林超1.7万次,基本实现了有树的地方就有人巡护。
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考核,健全野生动物保护协调机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清风行动”、秋冬季候鸟保护等专项行动。将候鸟迁徙重点区域划分为4个单元,成立由81名镇村两级林长、108名护林员、56名森林监管员组成的空中护航员,切实强化对沿海候鸟栖息地的网格化监管。加强与珍禽保护区合作,在蹲门外滩、巴斗外滩、条子泥滩和方东外滩设置野生动物管护站1个,巡护监测点6处,组织专班专岗,常驻常巡常查,守护120万只候鸟。
创新林长、河长、湾滩长、检察长四长协同模式和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联动机制等一系列亮点工作得到上级肯定,成为江苏省首家探索构建以公益诉讼等法律监督手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湿沙”系统治理的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