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高点定位争一流 奋勇争先创唯一

——奋力开创东台“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 发布日期:2022-01-27
  • 来源:东台日报

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突破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荣获世界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首批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卫生镇实现全覆盖,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五大信息中心”获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被列为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市、国家妇幼保健机制创新试点市,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卫生工作连续三年被省政府通报表彰,创成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市、首批省社区医院示范市,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1、突出体系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服务环境。一是坚持龙头引领。市人民医院建成上海市一院分院,被表彰为全国改善医院服务示范医院,创成省平安医院;市中医院东院住院综合楼投入运行,通过三级乙等医院复审,建成江苏省中医院分院;市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积极争创二级医院;市三院创成二级专科医院,建成智能管控中心。二是做强区域中心。围绕二级医院标准,建成六个区域中心,重点打造区域诊疗中心、区域急救中心、区域培训中心和区域健康促进中心“四大功能”,发挥区域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创成省级区域中心2个、二级医院3个。三是筑牢镇级基础。围绕优质服务基层行建设目标,累计投入资金达2.2亿元,17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建制镇卫生院实现省示范全覆盖,达到国家推荐标准5个,创成省社区医院5个,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四是夯实村级网底。实施村卫生室三年行动计划,投入7500万元,利用三旧(旧村卫生室、旧村部、旧学校),做优三贴(选址贴近群众、医疗贴身群众、服务贴心群众),实现三统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督查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100%。打造五星级村卫生室评比,评选出五星级村卫生室20家、四星级村卫生室30家,创成省示范村卫生室82个。

2、突出能力提升,打造医疗服务新高地。一是锤炼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双一流”(一流医学专科、一流医疗人才)战略,累计招引各类人才1169人,引进培养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46人,其中博士5人。出台人才强基工程五年实施方案,遴选50名学科带头人,动态管理120名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和94名基层骨干。借助“2+6”实训基地,实施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年培训达2.6万人次;系统推进人才培养“八项工程”,拥有省“333”人才9人、盐城市重点人才和青年人才18人。二是强化专科建设。建成2个名院分中心、30个名医工作室;评选50个东台市级重点专科,创成省、盐城市重点专科18个,省、盐城市基层特色科室41个;创成盐城市创新团队14个,获盐城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68个。建成胸痛、脑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五大急救中心”,全部达到省级标准。三是加大设备投入。投资3亿元,实施医疗设备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龙头医院新增256排CT,3.0磁共振等设备2640台(套),做到高、尖、精;基层单位新增CT、彩超等设备890台(套),做到全、实、高,实现建制镇卫生院CT全覆盖。

3、突出智慧健康,推动全市形成一张网。一是建成“五大信息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自主开发软件,对外接入三甲医院会诊平台,对内市、镇、村全覆盖,累计会诊4.09万人次;心电中心市、镇、村全覆盖,村卫生室检查后,信息实时上传,中心诊断、及时反馈,累计会诊7.03万人次;影像诊断中心市、镇全覆盖,大型设备全市线上预约,检查结果实时传输、实时会诊,累计服务8.04万人次;检验(病理)中心市、镇、村全覆盖,村卫生室采集血样后,借助专业物流到中心检测,结果直接反馈、互认共享,累计检测27.87万份;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承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消毒供应,累计集中供应近万单。二是建成健康管理中心。建成“一个中心”即指挥中心,打造“两个平台”即云诊室和家医签约平台,实施送医、送药、送护理、送健康促进“四送服务”。累计上门服务4.78万人次。三是建成智慧医院。智慧龙头医院建成自助挂号、智能查询、诊间结算、处方审核、移动查房、医技诊间预约、手麻重症监护等智慧化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智慧镇卫生院建成电子病历系统,新上辅助诊断、输液监控、报告查询打印等一批智能设备,上联下接的纽带功能进一步强化;智慧村卫生室医生工作站及公卫服务系统实现全覆盖,配备健康自测、中医辨识等先进设备,服务信息实时推送至健康档案。

4、突出公卫创新,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是优化中医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医药服务体系全覆盖,镇镇建有中医馆,村村拥有中医阁,中医阁建设做法被省中医药局发文推广。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评选本市重点专科50个。建成中医名医工作室12个,年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项。按照镇级“15+X”、村级“8+X”的标准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累计举办“中医村村行”208期,受益人群达3.9万人次。二是健康精准扶贫。推进健康扶贫“五个一”行动,建立一支帮扶团队,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每月开展一次随访,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开展一次医疗费用精准扶贫,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进行“点对点”补偿,低收入农户签约服务率100%,个人自付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全民健康体检。出台全民健康体检实施方案,统一体检项目、统一操作流程、统一质控标准、统一业务培训,确保参检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慢性病发现管理率100%。

乘势而上、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争第一、创唯一”目标,强化健康东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整合型、智慧型、高质量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盐城市前列。一是咬定升等晋级目标,推动综合实力走在前列。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争创三甲医院,6个全域中心全部创成二级医院,建制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创成省甲级村卫生室100个。二是拔高人才专科设备,加快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年均人才增量300人,引进培养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50名,新增省、市级重点专科20个,年均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5个以上,“五大急救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标准。龙头医院设备水平比肩知名三甲医院,实现区域中心磁共振、建制镇卫生院CT全覆盖。三是抢抓公卫体系建设,放大健康东台示范效应。抓牢新冠疫情防控,用好“疫情防控119”平台,不断提升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查人管人、集中隔离、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能力,确保防控形势平稳可控。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创成国家慢病防控综合示范市、国家健康促进市,省健康镇、卫生应急规范镇实现全覆盖。四是策应沿海康养基地,打造优质服务特色品牌。借助信息化平台,推动“六大信息中心”扩面增效,实施健康积分管理,建成“健康云银行”。传承发展中医,加快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康复方面的独特作用,争创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