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建行杯

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

  • 发布日期:2021-11-16
  • 来源:东台日报

1. 城市环境的管理员——王建军,中共党员,东台镇人,1972年6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12月退伍,现任市城管局行政执法大队望海中队中队长。

军营熔炉,淬炼成钢;

城市管理,敢打硬仗。

见证市容更加整洁,推动城市秩序井然。

到市城管局工作后,王建军发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的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执法人员做起,扎实工作,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案件办理质量、格式等在案件评比中始终达到标准要求。在带领全中队人员不断创新中,以问题为导向,攻坚克难,每天徒步巡查管理区域内的19条主次干道及背街后巷,带领队员拆除不规范楼顶、墙体广告,清除店铺橱窗乱张贴,清理“十乱”,取缔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督促单位和店铺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内容、上门入户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和宣传单,造浓氛围,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居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城市管理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城管局推荐)

2. 热心公益的摄影师——朱进剑,群众,经济开发区通新居委会人,1983年11月出生,2001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退伍,现为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

应急救援,第一时间;

拍摄“最美”,第一角度。

突发时刻果敢出击,镜头背后景深情深。

2015年起,朱进剑先后成为市户外运动协会会员、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东台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发起协助衣加衣温暖人间公益活动等。先后参加阜宁射阳特大龙卷风灾后救援、富安许河强雷雨大风天气灾后抢险和慰问、响水“3.21”爆炸事故灾后救援、国家应急管理部浙江赛区大比武等。在抗击疫情初期,发挥摄影特长跟踪拍摄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过程,自发组织为一线医护人员筹集口罩、消毒液等物品。参与市红十字会的公益短片《最美的光》拍摄,先后被市、省、国家和国际红十字会选用。拍摄视频,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广泛宣传救援队正能量,观看量超千万次。朱进剑先后荣获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市红十字会推荐)

3. 从零起步的“税务尖兵”——朱松祥,中共党员,东台镇公园社区人,1981年8月出生,1999年9月入伍,2014年9月转业,现任税务局办公室四级主办。

从绿军装,到蓝税服,

初心在怀,使命在肩。

责任诠释军人担当,坚定执着从未改变。

2014年12月,原东台市国税局一分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后,朱松祥有了第一项“正式”工作—分局计算机联络员。面对发票发售、认证报税等五六个系统,他反复研究演练,逐渐成为行家里手。国税机构改革后,被调整到综合业务股的朱松祥在保障技术的同时,负责出口退税疑点调整、四类企业资料人工审核、重点税源直报数据审核等工作,没有经验,他多方求教;服务客户,他加班加点。后来,朱松祥又转岗到办公室,新的岗位新的挑战,他撰写的多条政务信息被国务院办公厅《专报》等采用,拍摄的照片获《中国税务报》摄影比赛优秀奖。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盐城市税务局“510严·诚”勤廉之星、优秀共产党员、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记三等功1次。(东台市税务局推荐)

4.扎根一线的村书记——朱往林,中共党员,东台镇玉带桥社区人,1970年1月出生,1989年11月入伍,1993年12月退伍,现任东台镇玉带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当领头雁,恪尽职守;

做排头兵,开拓创新。

社区面貌提升品质,征途漫漫奋斗不止。

谨记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朱往林兢兢业业,带领一班人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恪尽职守是他工作的座右铭。玉带桥社区地处城郊,经济基础和社区公益功能欠缺,他想方设法为社区新建健身场、安装路灯、维修改造桥梁、修建硬质路面、更新改造整治河道,清理乱堆乱放,在改变社区面貌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变后,他又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利用社区党员活动日、道德讲堂等契机,组织居民学习法律法规,提高遵纪守法意识,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不良习惯,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东台镇推荐)


5. 自强大爱的无腿老兵——孙国明,群众,五烈镇博岳村人,1966年9月出生,1984年10月入伍,1987年12月退伍。

脚踏泥泞,负重前行;

身残志坚,成就梦想。

打硬仗是军人担当,做公益是老兵情怀。

一家三代人参军入伍,孙国明退伍后因患血栓性脉管炎而双腿截肢,为了看病花光所有积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退伍不褪色、身残志更坚。孙国明不甘在轮椅上虚度一生,靠着借来的钱买来电脑,学上网、做销售。在妻子帮助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苦日子”酿成“甜蜜蜜”。生活渐有起色的孙国明没有忘记曾经帮助他的乡亲,出资修建村休闲广场,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举办“庆华诞·颂党恩”文艺演出,向党的百年华诞倾情献礼。逢年过节向村里的五保老人、敬老院捐钱捐物,参与公益项目累计捐款十多万元。他用一个残疾人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用一位退役军人诚恳而又真挚的爱心,筑起人间大爱。(五烈镇推荐)

6. “戎”耀之家的军人情结——吴俊林,中共党员,五烈镇三曹村人,1953年9月出生,1972年入伍,1985年转业,2007年退职,现任市丰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

初心不改,无怨无悔。

军旅生涯磨砺意志,情系双拥再谱新篇。

从军经历,一直是挥不去的情结。退休后吴俊林与几位战友组建市丰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先后吸纳48名退役军人就业,管理层有半数退役军人,无论是企业的半军事化管理,还是近50家社区和单位的保安服务,以及义务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市区治安巡逻等社会化服务、志愿者活动,通过党建引领筑根基、“军”味文化造氛围、人文关怀凝人心、部门协作聚合力,退役军人党员成为企业先锋队、部门领头人,让退役军人有归属、受尊崇,吴俊林“戎”耀感十足。企业先后荣获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盐城市“优秀保安公司”“优秀退役军人之家”“双拥工作先进示范点”,48名退役军人爱岗敬业、团结奉献,蔚然成风。(住建局推荐)

7. 潜心钻研的媒体人——邹东林,中共党员,东台镇人, 1968年11月出生,1987年10月入伍,1999年8月退伍,现任市融媒体中心安全播控部主任。

岗位会变,军心不变。

敬职敬业,发光发热。

军装已然变工装,责任书写新华章。

一本本技术笔记本,一个个安全播出技术方案,一次次重大技术故障排除,记录着他从部队到地方成长为媒体人的点滴。邹东林转业地方成为一名媒体人,一线机房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安全播出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充分保证安全播出发射无事故。他所提出的采编播高清化改造方案得到中心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经过日夜加班攻关,2020年11月两个频道高清化改造完成并网试播,2021年1月正式入网播出,在盐城地区尚属首家,本地节目的高清化播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7年邹东林被国家广电总局荣记“十七大”安全播出先进个人三等功;2012年被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评为“技术维护先进个人”。(融媒体中心推荐)

8. 勇赴一线的“逆行者”——宋磊,中共党员,东台镇金墩居委会人,1987年5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19年10月转业,现任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医生使命,救死扶伤;

军人使命,保家卫国。

召必回,战必胜,白衣执甲最美逆行。

2019年转业后,宋磊主动放弃行政事业编制,申请安置在市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请缨,作为江苏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东台援鄂“十八勇士”之一,奔赴武汉一线抗疫,主动承担采集咽拭子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高危工作。在鄂期间,宋磊不仅注重治疗疾病,更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圆满完成抗疫任务。从武汉返东后,为提高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水平、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宋磊被人民医院选送至南京医科大学进修,他从最基础的收拾手术器械开始,不断学习、练习,3个月内,独立或协同完成100台手术,参加多场学术论坛,并作为优秀医生代表发言,宋磊在新的舞台演绎出同样的精彩!(卫健委推荐)

9. 爱国拥军的创业者——陈小明,中共党员,东台镇官楼村人,1979年11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1999年11月退伍,现任市瑞明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主创业,敢打硬仗;

诚信守法,扶危济困。

该出手时就出手,军人本色终未变。

退伍后,陈小明成立东台市瑞明农产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鸡蛋收购和销售。他诚信经营,先后3次将滞销鸡蛋收回销毁,损失4万余元。他信守诺言,在创业之初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还清去世父亲留下的万元债务。创业有成后,他回报社会,帮助弱势群体、复员退伍军人和困难战友,参加全国“爱国拥军万里行”活动,先后加入义工联、心连心志愿者协会,陈小明几年来累计捐款捐物30多万元,2020年捐赠1万元,用于东台首台便携式心脏除颤仪的筹集推广。全国抗洪抢险英雄、东台好人、盐城好人,盐城市最美家庭,创办的“农家凤”品牌获盐城市知名商标,公司多次被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一个个荣誉见证老兵风采。(东台镇推荐)

10. 一心为民的“女汉子”——陈立华,中共党员,女,梁垛镇舍港村人,1979年7月出生,1992年12月入伍,1997年11月退伍,现任高新区组织人事办主任。

巾帼担当,英姿飒爽;

至真至诚,春风化雨。

平凡琐碎彰显严谨,抗疫一线孕妈在线!

任社会事业办主任期间,她负责的民政、残疾人、退役军人事务、妇联等工作样样出色,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军人特有的品格,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身怀六甲的她被任命为高新区疫情防控办副主任,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被群众誉为“敢拼的最美孕妈”。在同事眼中,她是不知疲倦的“女汉子”;在群众眼中,她是一心为民的好主任。陈立华先后获评东台好人、最美巾帼奋斗者、五一巾帼标兵、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先进个人,高新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表彰为全省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盐城市双拥工作先进示范点。(高新区推荐)

11.军魂融入岗位的功臣——陈兴俊,中共党员,南沈灶镇陈村人, 1963年1月出生,1982年入伍, 1986年底,步兵侦察班长陈兴俊带着一腔热血、家人嘱托,奔赴老山前线,1988年底荣立一等功,并光荣退役。

军人军魂,火热滚烫;

平凡岗位,非凡付出。

换个战场再冲锋,烈火熔炉淬利剑。

陈兴俊回地方后,铭记部队首长“不论功利,低调做人”的临别嘱咐,看着书橱里各种荣誉,想着身边牺牲的战友,他常常在梦中惊醒、泪流满面,立志:不居功、深藏名、唯努力、多贡献。在建行工作30多年,凭着过硬的素质,陈兴俊从学会计、打算盘、练点钞起步,从保卫科守金库、筹建三仓和溱东办事处,到客户经理、主持东关分理处、支行个金业务、拓展“裕农通”业务,样样出类拔萃。“国威军威看西南、东台建行看东关”“不信东风唤不回”……不管什么角色,陈兴俊从不居功自傲,他工作起早贪黑,苦累毫无怨言,每到一处、辉煌一片,是盐城金融系统出了名的拼命三郞、业务尖兵和学习标兵。(建行推荐)

12.传播火种的参战老兵——郁翔,中共党员,安丰镇人,1934年5月出生,1950年入伍,1951年6月作为文化教员入朝作战,曾速写多幅抗美援朝战争见闻手稿、拍摄部队首长研究部署战斗和朝鲜各界庆祝战争胜利的照片,并保存至今。1958年10月从朝鲜撤离回国后,先后写下20余篇《抗美援朝回忆录》,其创作的漫画、文章曾被北京《漫画》杂志、《人民日报》等刊用。

历经战火,信仰未灭;

熠熠勋章,热血不冷。

画本讲述铿锵岁月,笔墨记录家乡风采。

无论是转业回地方任中学政治教师,还是退休后,郁翔一直是红色历史的讲述者,他经常向青少年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斗故事,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作为安丰古街人文地理的“活档案”,退休后郁翔坚持学习使用电脑,先后创作了几十万字关于安丰古街的纪实文学作品,特别是近3年手绘1945 年—1955 年安丰老街形象图,10米长卷再现盐城版的清明上河图,“最美旧时光”让革命火种薪火相传、安丰老街记忆永存。(安丰镇推荐)

13.封存荣誉的战斗英雄——周竹林,中共党员,唐洋镇二总村人,1926年6月出生,1941年参军,先后担任粟裕将军警卫排长、某部连长,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100多次战斗,外号“打不死”,荣立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五次,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荣获华东野战军“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英雄迟暮、老兵不朽;

山河岁月,永不相忘。

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你是永不褪色的旗帜。

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奉献。战斗英雄周竹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1955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回乡在当时的唐洋乡人武部任民兵教员,教授民兵操法、步法等。他勤勉敬业,所教授的民兵在比武中多次荣获原唐洋新储乡第一。随后,组织上又安排周竹林带队上河工,整整20年,他一直奉献在家乡水利建设上。他咬紧牙关铁下心,大大小小40多条河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如今,95岁高龄的他依然在田间地头忙活,用他自己的话说“人必须自力更生,凡事不能给组织找麻烦”。把荣誉封存,将人生归零,无怨无悔;讲起抗战故事,老人神采飞扬。周竹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唐洋镇推荐)

14.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神”——姜惠吉,中共党员,南沈灶镇大桥村人,1969年3月出生,1987年10月入伍,2007年12月转业,现任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关分局副局长。

牢记誓言,初心不忘;

冲锋在前,任劳任怨。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平凡岗位默默奉献。

扎根市场监管“新战场”,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姜惠吉先后为600多个食品经营户办理了许可证,查办食品安全案件40多起,有力维护了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安全。坚守消费者维权窗口,耐心接听每一个电话、接待每一名来访群众。近年来,姜惠吉受理消费者投诉70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调解满意率达95%以上。他始终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对辖区内380多家规模企业常提醒、多督促,发现和整改隐患340多次,参与立案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16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连续4年考核为优秀,记三等功1次,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市场监管局推荐)

15.能文能武的“兵支书”——顾尊龙,中共党员,梁垛镇牌楼村人,1982年7月出生,2000年12月入伍,2008年12月退伍,现任梁垛镇牌楼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副主任。

披星戴月、挥洒汗水;

勤勉务实、默默无闻。

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军人本色烙印终身。

退伍不褪色,顾尊龙一直以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务实,协助党总支带领全村干群,为改变家乡面貌,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勤奋努力。他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实事,在节日期间组织牵头对特困家庭进行慰问,送上集体的温暖,带头捐款为村里修路,深受村民好评。抗疫期间,顾尊龙主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摸排返乡人员,带领党员群众在村重要路口设路障,建立疫情防控安全网格。在部队,顾尊龙2次荣立三等功,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退伍后,他先后获评梁垛镇先进工作者、市“微党课”一等奖、盐城市二等奖,并被聘为盐城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梁垛镇推荐)

16.一生精彩的消防老兵——崔长耕,东台西溪人,1935年7月出生,1953年3月参加工作,1991年从东台消防大队退休。

一声“到”是承诺和割舍;

一生“到”是情怀与品格,

怀揣满满正能量,老兵永远跟党走。

30年来,崔长耕始终以诗言志、以书抒情,主编、自创和参与编写《消防适用教程》《盐城地区消防史》《江苏消防五十年》等书籍,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垦荒之牛,志在长耕。无论是汶川、玉树和雅安地震,阜宁、武汉和郑州灾疫,还是帮教辍学少年、帮助受伤儿童保险理赔、修建家乡破损桥梁、为特困学生、白血病患儿、孤寡老人和困难居民捐筹款,都能看到崔老的身影;上党课、讲党史,释放的总是满满的正能量,彰显出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建党百年,65年党龄,6500元特别党费,表达了他对党的深厚情怀。“东台市首届社区美德之星”“最美老干部”“东台好人”“盐城好人”盐城市第二届“正能量之星”的背后,有着耄耋老人崔长耕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军休所推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