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在危机中觅新机 于创新中添动能 产业基础再造力促全市工业经济承压前行

  • 发布日期:2022-07-09
  • 来源:东台日报

严峻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市保持定力稳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行动,促进内外双循环、创新聚合新动力,实招迭出,力促全市工业经济承压前行、稳定恢复。

去年末,市委全会立足全国沿海更大范围审视自身发展,提出“绿色智造地、生态康养城”战略定位,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攻坚会战,全面进位争先。产业基础再造是“五大行动”之首。但新冠疫情严重反弹,打乱了正常生产生活节奏,市委市政府精准发力,力保疫情防控、稳定生产“两不误”“双促进”。一方面,成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专班,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依托市企业服务云平台,构建工业企业“内循环”机制。3月份以来,跨区域对接协调发放《江苏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573张,帮助27家工业企业转经盐城港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帮助20多家企业之间建立产业链配套,全市工业企业“隔墙供货”机制正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一着不让引导企业内涵提升,推进产业强链补链。2022东台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说明会吸引投资超百亿元,首届网界河科技创新大会聚焦科技、产业、人才,引聘科创、文创、农创、双碳、基金等高端人才18名,达成股权投资、技术研发、创新合作、协作配套等项目29个,签约产业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300亿元。聚众知,谋创新,集聚高质量硬核动力。

围绕9条重点培育产业链,推行“一链长、一专班、一基金、一平台”服务,推动产业链从“零散”到“链式”突破、从“链式”到“集群”提升,产业链韧性得到增强。1-6月份,四大主导产业完成571.3亿元,占工业开票的78%,增长14.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187.4亿元,增长26.2%,领胜开票20.8亿元,增长47.6%。新材料产业完成190.4亿元,增长19.3%,正祥、苏创开票销售均超15亿元,增长25%以上。大健康产业完成83.9亿元,

增长11.2%。高端装备产业完成67.6亿元,下降3.3%,降幅较上月收窄8.4个百分点。

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抓手,深化全周期服务,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到位。1-6月份,11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实施10个,完成投资30亿元,竣工2个。4个盐城重大工业项目实施3个,完成投资12.7亿元;77个盐城重点工业项目实施72个,完成投资83.85亿元,竣工12个;120个盐城“技改升级”项目实施118个、竣工56个。我市1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施8个;55个目标竣工项目实施54个,竣工17个,部分投产29个;120个技改项目实施109个,竣工51个;新增技改备案项目90个,计划总投资55.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

出台《关于支持重点企业培大育强的激励意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6月份,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8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新增规上企业39家,盐城第一。41家星级培育企业完成入库税收10.3亿元,增长21.6%。12家五星培育企业中,领胜、磊达、中粮、浩瑞、农商行5家税收达序时,其中磊达、中粮税收已超标准。5家四星培育企业中,华源医疗达序时;24家三星培育企业中,磊达钢帘线、华亿手套等9家达序时。

坚持政策引领、标杆示范、平台赋能,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3次,为3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引导企业超前改、主动转。1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94个、竣工49个。鑫科森5G+标识解析全连接工厂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实现“零突破”。45家企业认定为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盐城第一。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领胜城科技等2家企业申报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家企业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新建5G基站176个、开通5G基站333个,累计建成5G基站934个、开通5G基站1104个,盐城第一;新签约“5G+”场景应用14个。开展标识解析应用推广攻坚行动,新增接入企业7190家,其中规上企业实现接入全覆盖,成功打造六大标识解析应用场景,累计接入企业7820家,全省前三。金科森率先实现生产全流程标识写入,从原料到客户全过程追溯。建成基于标识解析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和质量追溯平台,“东台西瓜”标识已全面上线,全国县域首家。

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预计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完成盐城下达目标。发挥现有绿色工厂示范作用,指导宏泰纤维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贺鸿电子、江佳机械2家企业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围绕能量系统优化、节能环保综合提升、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在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重点耗能企业实施10项重点节能降碳项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目前竣工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