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造林让绿美东台更醉人
- 发布日期:2022-03-14
- 来源:东台日报
65.7万亩!这是东台现有林地的总面积。
年复一年,我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绿底,绿满东台,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
2350亩,这是今年需完成的造林任务。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我市拓展有限空间,实施盐碱地改良造林、退化防护林修复等工程,以科学手段造林护林,铆足干劲,续写当年黄海林工“敢教荒滩变绿洲”的传奇,全力创建生态文明的国家森林城市。
明媚春光今又至植树造绿各不同
3月12日,植树节。黄海森林公园温泉酒店北侧近500亩的退化林修复地块,新翻耕的土地上,一派军民连心植树忙的动人景象。这边,身着蓝色迷彩服的驻东部队官兵迅速集结、整队、分散到位,扶苗、培土、夯实,身后一棵棵树苗挺起,笔直成行,汇聚成片。那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的志愿者们分片作业,从晨雾弥漫的早晨一直忙到阳光灿烂的正午……
植树节里植树忙,今年忙得不一样。黄海森林公园副主任、东台林场场长徐长柏指点着告诉记者。连日来,到黄海森林公园植树的人依然很多,但有两点显著变化,一是市里没有统一组织,多为自发前来的单位部门和市民群众。二是建设森林新增不多,新栽植的林地均为退化林有机更新和林木合理采伐科学补植。其中包括300亩景观林,造林绿化与建设美丽生态大客厅融为有机整体。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惠祥介绍,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突破年,在严守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红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市沿海滩涂空间大、绿化生态底蕴厚的优势,科学造林,提质发展。与省林科院合作,计划用5年时间,在沿海重度盐碱地造林1万亩。在内陆地区,对沿路、沿河、沿村庄规划造林的地块进行现场核查,与“三调”数据和基本农田的图斑相比对,确保规划造林地块不占用耕地,更不占用基本农田,同时高标准推进绿美村庄建设。聚焦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短板,“增绿、提质”统筹协调推进,确保今年新增成片造林500亩,退化林修复、更新造林1850亩。
形势在变,要求更严。放眼全市,从城区到乡村,没有市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的植树造林大场面,没有席卷大地热热闹闹的植树潮,更多的是见缝插针的“针线活”、精雕细刻的“绣花功”。
在344国道头灶段,头灶镇20多名干部群众见缝插绿,栽种水杉,并对已栽树木进行防虫,进一步扩大绿色廊道范围,拉长距离,美化环境。同时,对下舍村绿色植被进行除草、除杂,保持绿植美观度,深入推进村部生态环境美化工作,进一步扮靓绿美村庄。
在市区新海游园,市政绿化养护所的工人们对绿植进行清杂浇水、修枝整形。七八名绿化工人化身“美容师”,拿着割草机正在精心修剪,所过之处,长势凌乱的草坪瞬间变得整齐美观。在一株肆意生长的鸡爪槭旁,绿化工人正手脚麻利地修枝去蔓,促进树体营养吸收。他们的工作场景只是全市100多个胶囊公园的缩影,他们以绣花功夫的精心打理,不断刷新游园颜值,扮靓城市风景。
“三八”妇女节前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妇女干部与时堰镇妇女干部在时堰镇万颐广场附近的河边共同栽下精壮的树苗,造美环境;3月10日,东台镇华灶村9组村民78岁的房飞虎向村部捐赠500多棵红木石楠树苗,给生态村庄堤边水岸增添新绿;3月11日,安丰镇小学师生携手共植“百果园”,师生们栽下的桃树、梨树、金桔树等树种,给校园添绿增彩,更让学生经历果实成长的过程……
在绿满东台的大地上,今年的植树不再以亩论英雄,而是向美、求质,力求探索出东部沿海绿色生态与产业和谐共奏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迈上新的征程续写绿色传奇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生态林,被誉为苏北塞罕坝。从上世纪60年代“十八勇士”闯荒滩,到五七干校干部、高校毕业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城市青年、移民海边的东台农民纷至沓来,到新一辈黄海林工开创新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植树造林、守护绿色一脉相承。从挖沟引水降盐,栽植绿肥改碱,改土栽树植绿,到调整林业结构,循序渐进锲而不舍,打破盐碱地上不能栽植水杉的先例,把连片的竹海打造成美丽景观;从周边地区林场仿效“分田到户”搞起“分林到户”,到“事改企”推进全面改制,绿色发展深度转型……经风历雨不易其志,风口浪尖不改其心,“不损一棵树,不毁一片绿”;从“生态+种植”到“生态+畜牧”“生态+苗木”,从卖树到卖风景、卖空气,绿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生态大客厅美轮美奂。如今,这里是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绿色传奇也是绿美东台的生动缩影。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数据显示,40多年来,全市广大干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累计参加义务植树3300多万人次,义务植树超亿株!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市造林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林地和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成绩斐然。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林业产值持续增长。近五年来大力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基本形成了以成片造林为基础,海堤、河圩堤林带、绿色通道为骨架,农田林网为网络的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成片乔木林地9.7万亩,抚育森林10.5万亩,林木覆盖率25.95%,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去年我市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县级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向着乡村秀美、林居相伴的美丽目标,我们正奋力跃上新的台阶。目前,《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经上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我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通过实施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生态福利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森林网络均衡、林产经济发达、森林文化繁荣、森林管理完备,将全市建设成为林水相依、林城相融、生态宜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我市将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严守生态红线,在优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城区绿地面积,完善公园绿地分布,积极推进镇区、村庄绿化,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创森”的基础性工作。
让绿色更醉人让东台更美丽
东台有海有滩,资源禀赋好,兼备森林、海洋、滩涂三大生态系统。如果说绿色智慧是东台最为鲜明的城市特质,那么连绵的翠绿就是我们这座城市最为美丽的风景。推进产业强市、品质兴城、实干惠民,我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化美化,是高水平建设品质城市和美丽乡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串场河景观带、何垛河休闲带、海陵大桥、结发街特色街区、草市民俗街、人民公园南拓等功能项目重塑城市风貌,“一城四区”加快融合,城市形态业态质态同步提升。艺术红庄、水墨临塔、风光八里、红色红安,一个个美丽乡村尽展浓郁地域风情。森林公园、森林小镇、绿美村庄批量涌现,扮靓美丽东台,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一张张生态名片声名远播。近5年间,我市建成全国生态文化村5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全国慢生活体验单位3家,建成盐城市森林小镇5个,省级绿美好村庄44个。在大海之滨,一条50多公里长的旅游公路1号线东台段,串起国家级“中小城镇生态实验区”弶港镇、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世遗明珠条子泥、全国生态文化村巴斗村,一路之上,美不胜收。全国“诗情画意旅游路”“最具人气路”,实至名归。
绿满城乡,推进独具东台特色的绿色产业迅猛发展。一方面,林业经济发展壮大。先后建成苗木、林果、花卉、蚕桑等林业专业村24个,林下经济利用面积发展到16.7万亩,建成一批“扶贫林”“经济林”,以“小苗圃”带动“大发展”。林业育苗面积发展到10.5万亩,林业经纪人800多人,林苗线上销售近20亿元,推广林下养鸡、林业+药材、林业+蔬菜等“林业+”八大模式,林下经济产值超40亿元。新街镇、新曹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国家林业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另一方面,融合发展花开艳丽,全域旅游多点开花,生态康养生机勃发,东部世遗风光、西部人文历史、中部田园乡村,绿作底色,景观独特,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花落东台,一座精致精美、宜居宜游的世界级健康城市新地标正在崛起。在“一棵树”绿满华夏的新街镇,发挥积淀30多年苗木产业特色,在种植大规格精品苗木和盆景等景观苗木上再造优势。“林+药”“林+菜”“林+苗”等“林下+”立体种养发展到6大类32种模式,立体复合种植平均增收达到25%以上,生态富民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3.5万元。新建成投运的得德智慧健康岛碧水环伺,花香袭人,涵盖智慧健康管理、沉浸式体验、生态农场等系列服务项目和智慧康养内容,为我市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示范。
今年我市选择在条子泥湿地公园高涂海堤东坎山水滩北侧建设碳汇试验林。从苗木栽植到后期生长管理,省林科院全程跟踪管理监测。从这里,我市正迈开走向碳汇经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