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梦想改造+”托起希望与未来

  • 发布日期:2021-07-23
  • 来源:东台日报

去年底,团省委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主体启动“梦想改造+”关爱计划,为事实孤儿建设一间梦想小屋、落实三项结对机制、实施六个关爱项目。关爱计划在我市启动以来,团市委聚焦百余名“事实孤儿”,精准服务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一间间“梦想小屋”被赋予爱的名义,逐渐演变成“温馨港湾”。

小迪是梦想小屋的受益者之一。“我现在就盼着早点住进属于自己的小屋,每天都会打扫一遍,特别开心!”整洁的墙面地板,崭新的衣柜书桌,温馨的小床,以及她最渴望拥有的窗帘、玩偶、带锁的门,青春期少女,再也不用为没有隐私空间而感到焦虑。

一间“梦想小屋”,让事实孤儿的生活起居变得更加舒心,也让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梦想成真。团市委通过前期摸排走访核查,确定了126名关爱对象,经过数月精心打造,目前,126间梦想小屋已全部建成并集中交付。为让小屋真正承载孩子们的梦想,建设过程中,团市委充分尊重孩子和监护人的改善意愿,以家庭环境和居住空间现状为基准,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标准实施,屋顶、墙体和地板出新,房间内除床、衣柜、书桌、台灯等固定家具外,还人性化布置绿植、玩偶、家庭用急救包,购置新的窗帘和床上四件套。

高质量完成“梦想改造+”计划,还包括落实三项结对机制和实施六个关爱项目,为每个孩子结对一名团干部、一名少先队辅导员、一个志愿服务或心理关爱类社会组织,通过多方帮助,呵护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前不久,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心悦”团队师生来到三仓镇,围绕“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社会实践。东台籍大学生宗佳琪结识了受助儿童轩轩。轩轩父母都是聋哑人,均在外打工,目前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一开始宗佳琪与轩轩完全是零交流,为打破僵局,宗佳琪发现轩轩卧室角落有一只篮球,她索性停止交谈陪轩轩打球。几回合下来二人熟悉不少,宗佳琪这才进一步得知轩轩因父母身体残疾而自卑,在学校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感到孤独。“外公外婆忙农活时,他会准备好饭菜等他们回来。”在宗佳琪看来,轩轩很懂事,只是需要鼓励和陪伴。于是她勉励轩轩先确立一个目标,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鼓励孩子学医,将来帮助更多人。宗佳琪与轩轩家结成帮扶对子并添加轩轩外公微信,方便及时沟通孩子生活学习情况,并表示后续会给轩轩寄送更多书籍。

为孩子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温暖,结对机制和关爱项目的落脚点正在于此。团市委社会联络部副部长崔红萍介绍,三项结对机制严格按照“一对一”结对、月常态走访和季集中关爱制度安排,组建“1+3”模式的帮扶团队,每月定期走访了解关爱对象学习生活状况,每季度开展集中关爱活动,实现“事实孤儿”关爱一帮到底。关爱项目的实施除由各镇区团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外,团市委重点联合市卫健委团委、市蓝天防减灾应急救援中心、市义工联、新视界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常熟农商银行、左悦右读书房等单位,策划开展“健康相伴与爱同行”“星星加油站”爱的回音、“童享阳光”暖冬行动、“情暖童心”守护心灵、“常来常往”筑梦成长、“小勺子”爱心悦读等6个关爱项目,切实将帮扶和关爱送到每一名“事实孤儿”身边,实现常态化跟踪服务。

为爱筑梦,结伴同行。目前,我市已有多个部门数百名志愿者与受助儿童完成结对,为孩子们送上物资帮扶和亲情陪伴,实现他们的微心愿。同时,团市委探索出台片区联动督查协作机制,将全市划分为4个协作片区,通过深化细化片区联动交叉检查、联合开展活动、定期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高效推动“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落地落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