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戴上头盔两周后……

  • 发布日期:2020-09-14
  • 来源:东台日报

经过一个夏天的缓冲期,9月1日,我市正式对辖区内不按照规范驾乘电动车行为进行处罚。熙熙攘攘的马路上,数量庞大的电动车骑乘人员,像赴一场安全之约,绝大多数戴上了头盔。

从最初的不看好、不习惯、不舒服,到如今正式戴上安全头盔已经过去两周,越来越多的市民做到了主动适应、自觉佩戴。戴上安全头盔的过程,就是市民交通习惯、安全意识养成的过程,是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升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最初,有的市民认为电动车整治只是一阵风,也有人质疑电动车大军浩浩荡荡,想让电动车主戴上头盔,难度堪比登天。可走上街头,现实情况让人忍不住为市民点赞。

9月10日,连着两天的阴雨带来了阵阵秋凉,却没有消解大家对头盔的热衷。不少驾乘人员穿着雨衣,戴上头盔,穿梭在蒙蒙细雨中。7点左右正是小朋友上学的高峰期,大部分家长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戴上头盔,行驶在送学路上。连日来,在几个车流密集的路口,尽管仍有少数骑电动车的市民没有戴头盔,但与此前相比,戴头盔的比例明显上升。“骑行大军中,佩戴头盔的驾乘人员比例占95%以上。”市交警大队的工作人员表示。

早在今年7月,市交警大队已经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劝导广大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文明出行。近日,一场电动车“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在我市全面开启。除了驾驶员未按规定佩戴头盔会被处罚外,同时纠正逆向行驶、闯红灯等各类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

快70岁的王老,戴着一顶灰色头盔路过国贸大厦,看到交警在处理骑电动车不戴头盔,他说:“我举双手赞成。”

“今天出来得匆忙,头盔忘在家里了,我回去取,不能给创文减分。”被拦下的黄炜有点不好意思,靠边停了车,打电话让家人给她把头盔送来。

只要行动起来,没什么不可能。当个人的荣誉感上升到对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明行为便会处处生花,蕴藏在市民的一举一动中,渗透在公共秩序的每个细节里。

不少外卖和快递平台,将佩戴安全头盔和员工绩效挂钩,要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保护自己,提升安全意识;街头巷尾的共享小黄车上,共享头盔也给用户们“安排上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经过管理部门、群众有效配合,头盔正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被大家接纳认可,变成真正护卫百姓安全的“利器”。

如果说佩戴头盔、安全骑行是文明观念外化于行的表现,那文明出行如何真正内化于心。需要宣传,需要治理,也需要配合,需要理解。

很早之前,市交警大队就已经在醒目地段悬挂、张贴“一盔一带”交通安全横幅、海报,播放宣传资料,宣传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并采取集中查纠的措施,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暂缓处罚,还是强令要求佩戴安全头盔,都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和生命安全着想。大家也都知道,出行不是只为图方便,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交警大队工作人员表示。

人们守法的自觉性是在长期的规范和自律下逐渐养成的,这两周里,可能还有人不习惯戴头盔。不过这种“不习惯”,正慢慢演变成自觉佩戴头盔的习惯。

正如令人深恶痛绝的酒驾一样,虽然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依然会查获酒驾违法行为,但全社会早已形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共识。再如司机上车首先系上安全带,乘车人员主动系安全带的越来越多。各种“不习惯”,早已成为主动系安全带的习惯。

戴头盔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什么为难事,只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

“我记性不好,有时忘了戴头盔,可能要受罚,不过我愿意为安全买单,逼迫自己养成安全出行的好习惯。”储星宇告诉记者。

 

一个安全头盔,是对个人生命的保护,而“戴上头盔”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关爱,则让城市更加温暖、更有人情味。

“佩戴头盔要保持水平,不要前仰或者后翘,调整好下巴卡扣的位置并扣紧,直到头盔不晃动并感觉舒适,然后调整头盔两侧织带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的位置正好位于前后两个织带中间。”在大润发门口,交警和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大家正确佩戴头盔,消解隐患和风险。于执法者而言,这也许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但其间所透露出的是,一种鲜活的、人性化的执法理念正配合着我们既有的法律法规,显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开始实施处罚的那几天,对部分未戴安全头盔的违章人,执法人员没有以罚代管、一罚了之。或是让其回家去拿,或是借此机会直接购齐,只要能及时戴上安全头盔,柔性操作总比直接罚款更有成效,看似冰冷的法律法规,也添了几分温情,多了几分人文关怀。

“虽然头盔遮住了你的高颜值,但是它却可以在关键时刻护你周全。”轻松幽默的语言,一改执法人员的严肃形象。拉近了市民和“警察蜀黍”的距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让群众乐于接受,把警民关系由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变成相互感染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执法就像一个风向标,引导着社会风气向好向善。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善意和情商,让市民反馈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等候红灯时,看到辅警全身都湿透了,有市民从后备箱里取出水“硬塞”给辅警;有的市民在家人送来头盔后,诚挚地向执法人员说一声“辛苦了”;虽然罚款是件不开心的事儿,但在交警的幽默执法下,接受处罚也变得轻松风趣,违法者笑着递上20元钱……

“印象中执法人员都是高冷的,没想到也有暖心和接地气的一面。”大学生张弛说。警民的文明互动,有效避免了执法矛盾,提高了执法效果,增强了市民安全防范意识,更达到遏制违章的根本目的。

和交警一起学法守法,和城市文明同步渐进,更多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正能量,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戴头盔只有一个理由,重要时刻可以保护自己。如果要说更重要的理由,就是能守护全家人的幸福。

9月3日下午,吴月在回家途中突遇狂风暴雨,在经济开发区经十路,径直撞上了一棵刮倒的小树,摔倒后头部着地。医生表示,伤者幸亏戴了头盔,经检查只是头部外伤、颅内有少量瘀血,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医院救治,吴月已基本康复即将出院。

吴月没想到的是,交通隐患有天会离自己这么近。庆幸的是,早上家人为自己递上的安全头盔,系住了整个家庭的幸福。

这两周,不少家庭纷纷上演“头盔总动员”。家中大人小孩,一人一盔;出门时,互相检查配戴是否正确;有的父母“不听话”,子女们“软硬兼施”,终于说服家长乖乖戴上……总叫你戴头盔的人,才是最爱你的人。通过“头盔总动员”,也让家人之间多了表达爱的机会,安全意识在,家庭责任在,才让爱一直都在。而个人的安全意识,能带动家庭的文明出行,更能带动驾乘电动车人人戴盔的公共惯性,共同推动佩戴安全头盔形成社会共识。

电动车“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两周后,不管是外卖小哥,还是上班族,还有后座驾的儿童,安全头盔都齐刷刷地戴了起来。线内停车等红灯、规定车道文明行,逆向行走下车推,文明出行的电动车大军成为市区街头一道靓丽风景。

交通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一个安全头盔,让道路交通环境更加文明、安全、和谐。佩戴头盔不是一阵风,是要常态化进行的,全民戴盔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东台人对的头盔行动的持续关注、新的思考,更有利于让遵守交通法规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头盔戴上了就不再轻易摘下。

“停放好电动自行车后,可以将头盔放进后备箱和车座内。或者把头盔的卡扣扣到车座下面。都不行的话,不妨多备个锁头,直接上锁。条件允许时,也可以将头盔随身携带到室内保管。”处理“无处安放”的头盔,生活小达人曹霞自有妙招。

因为工作太忙,没赶得上在“百日整治”行动前网购头盔,小戴干脆直接骑自行车上班,既锻炼身体,又绿色环保,还能享受一路的风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去年经历了一次小型交通事故的曹奶奶,虽然平时出行是用自行车,也让孙子给自己买了个头盔,用她的话说:“一人戴盔,全家心安”。

“原来头盔也有保质期啊,看来我要留意下,出现了破损和裂痕就不能使用。”郭阿姨随手将这条微信转给了外地上班的儿子。

平时骑车像一阵风的小董,戴上安全头盔后,在路滑、人多、弯多的地方和交叉路口,更注意认真观察路况,减速慢行。

“没想到头盔保护出行平安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少了风吹日晒,我脸上的斑都淡了,女儿的花粉过敏现象也不见了,困扰我妈妈多年的鼻炎也有所好转。”全职妈妈刘佳欣细数着佩戴头盔带来的红利。

在“头盔热”的带动下,人人都成了交通安全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正如疫情让大家懂得口罩的防护作用,一些好的安全习惯与文明意识,通过大家对头盔的逐步了解和摸索,正在一点一滴养成。

 

透过安全头盔这块小小的护目镜,可以看到的是市民便利、舒适、快捷的生活快车,正在“驶”往有序、安全、文明的方向,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提升了全体市民的内在气质。“一盔一带”行动的普遍开展,是交通文明的有力彰显,是对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从机动车到行人都能远远停下来耐心等待红灯,到年年增设的护栏围出了市民的安全线。现下,戴盔出行、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又成了大家努力践行的好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既需要法治力量、德治力量,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自治力量。每个市民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习惯带动城市文明。

文明交通,你我同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