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编织致富梦
- 发布日期:2020-10-30
- 来源:东台日报
在茧都富安镇团结村,养蚕能手范晓红跨村到富北村茧丝绸产业园承包桑园,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走出了一条返乡创业的致富路。
起初,范晓红和家乡姐妹一起远赴新加坡打工,因出色的业务能力,被新加坡公司评为优秀员工。但离乡又离土的她割舍不了对家乡的牵挂。2015年,她毅然放弃这一旁人看来不错的工作,怀揣着返乡创业的梦想回到家乡,一次性流转土地200多亩,尝试养殖兔子、种植水稻等。她投资购进新型农机,通过技术培训成为农机操作能手,将农场经营得风生水起。
2016年,富安茧丝绸产业园经过三年建设全部投产,为了扩大致富带动效果,面向全镇招聘养蚕能手入驻。得知这一情况后,范晓红心想,我从小是看着父母栽桑养蚕长大的,对于养蚕并不陌生,而且产业园里面有机械,有专职技术员全程指导,蚕茧又不愁卖,跟着一起干心里有底,我也去试一试吧。于是,她找到村里签订承包合同,添置蚕具及养蚕各种设施,开始了养蚕生涯。
出自蚕农之家的她,对于桑树有着特殊的感情。“一是生态效益好,桑树是绿化树,家禽、牲畜产生的粪便和废水,正好用来做桑树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可以解决养殖污染问题。”谈及种桑养蚕的好处,范晓红如数家珍,“二是产业附加值高,蚕丝可以加工成衣被、面膜等生活用品,蚕沙可以制作药枕,蚕蛹是高蛋白美食,桑叶也开发出桑叶茶、桑叶菜等产品。”
她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开拓视野,提高本领。同时,坚守在蚕室观察小蚕在每个眠期,不同温、湿度情况下的反应及变化。桑园治虫是一项既费工又难操作的苦活,尤其是每年八月份,温度高、作业量大、田间操作难度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人员中暑。为此,她决定使用无人植保机治虫。实践证明,这不但解决了人员安全及费工费时的问题,而且因为喷雾用药全面,效果非常好。
范晓红还大胆应用新的省工节本新技术。在消毒、育蚕、饲养大蚕、上蔟、蔟中管理这五个关键节点上,她大胆试验,总结出了既高产又高品质的经验。不少村民跟着她养蚕,向她咨询讨教养蚕知识,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从采桑叶、喂蚕料、护蚕茧等环节提供一系列的指导服务。
经过多年努力,她承包的40亩桑园全年饲养蚕种120张,每期张单产均在85斤以上,年收入20余万元。谈及未来打算,44岁的范晓红信心满满,“明年桑树更大桑叶更多了,养殖量可以翻一番,准备再尝试一些新的桑叶、蚕丝加工产业,进一步增加种养附加值,带领更多有栽桑养蚕意愿的农户一起干。”